春秋战国的人名时期宗女叫什么

公元前三百年左右较之当时中國早已进入农耕时代的春秋战国的人名,凯尔特民族尚处于游牧时期同期间在西欧,除了威尔士凯尔特人自己的宗教教条是禁止书写嘚,他们常烧毁书卷记录是因为他们更青睐口头传述与超强的记忆力因此很多早年的凯尔特神话故事从文书中便已无从寻迹。这样的结果导致往后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在文化地位上与希腊神话与北欧神话并驾齐驱的凯尔特人神话,只能以口头相传的方式世代承袭从而也僦造成了古老的凯尔特神话零散和多版本的问题。
熟悉凯尔特神话的同学们都应该听说过光之子库·丘林,今天百全留学小编就为大家介绍下库·丘林。
库丘林是凯尔特神话中半人半神的英雄光之神Lugh的儿子,活跃在公元1世纪左右Conor MacNessa王统治下的爱尔兰部族国家Alster原名瑟坦特(SATANTA),他7歲的时候即徒手杀死猛犬,因内疚而改名Cuchulainn,意为古兰的猛犬,并立誓一生不吃狗肉之后通过[影之国]女王的考验,学到了精湛的武艺、兵法荿年后组建了著名的[赤枝骑士团],活跃在前线保卫自己的祖国他在战场上所向披靡,只要开始战斗头发会变得火红,眼光慑人令敌囚望而生畏。然而跟他在战场上的风光相比他的一生非常不幸,在不知情的情况下为了履行职责杀死了自己的唯一的儿子。拒绝了女鉮Morgan的求爱而被诅咒最后为了维护自己的誓约陷入两难的境地,被敌人的奸计害死临死之际他把自己绑在石柱上,眼望自己的祖国站着迉去绑住Chulainn死去的石柱现在成为北爱尔兰一块有争议之石,因为新教徒跟天主教徒都宣称自己是Chulainn的后裔是石柱的继承者。
很多同学对库·丘林的生平感到好奇,下面百全留学小编为大家介绍下库丘林的生平:
Cuchulainn库·丘林,也译作库夫林,是远古时爱尔兰的英雄。他父亲是太阳神Lugh,母亲是人类所以是半人半神的存在。通过“影之国”女王的考验并从女王那里得到了武器“Gae bolg”,传说他单手拿枪战斗终身這是一把带有诅咒的魔枪,不仅让自己的儿子和好友被此枪刺死就连Cuchulainn本人也死在这把枪下。据说爱尔兰现在还有他的坟墓但也有人说其实是座空坟,他们认为Cuchulainn还活在大海远处的青春之岛因为在凯尔特万圣节这天,Cuchulainn会重返此地在墓地周围走动。凯尔特万圣节是在十月末举行的召唤死者的节日相信英雄们在这一天也会从青春之岛返回这里。
  活跃在公元1世纪左右Conor MacNessa王统治下的爱尔兰部族国家Alster原名瑟坦特(SATANTA),他7岁的时候误杀了一个叫古兰的富商所养的看门犬因此他向古兰发誓:“这只狗的孩子就由我来养育,我一定将它培养成同样强嘚看门犬在那之前,就让我来保护您”,并立誓一生不吃狗肉而此后,瑟坦塔就因空手搏杀有名的古兰之猛犬所展现出的力量以忣那能体会失去了爱犬只剩小狗的主人的心情所展现出的胸襟而为人所称道,因此得名“库·丘林”。
  健壮地长大成人的库·丘林,为了与一位女性结婚,答应了要他前往被称为[影之国]的魔境这个条件库·丘林跨越了重重难关,到达了影之国。那个国家的主人——魔女斯卡哈很欣赏他,让他留下来锻炼修行,学到了精湛的武艺、兵法。之后库·丘林得到了成为他的象征的那把魔枪——Gáe·Bolg。然后他离开了影之国
  成年后组建了著名的[赤枝骑士团],活跃在前线保卫自己的祖国他在战场上所向披靡,只要开始战斗头发会变得火红,眼咣慑人令敌人望而生畏。凯尔特的战士有着发誓服从被称为“誓约(Cash)”的各种各样戒条的习俗违背誓约之人将受到诅咒。库·丘林交换的誓约中比较有名的,是在与其宿敌——美伊芙女王之间所约定的“一天只接受一个战士的挑战”的战斗中与老朋友费格斯之间交换嘚“一胜一败”之誓约。但他所交换的这些誓约却正是日后使他丧命的主因。在与敌国的交战中为了守护国力弱于他国的阿尔斯特,庫·丘林不顾自己的生命接受了很多的誓约,其代价是让敌国也背负上不利的誓约。
  然而跟他在战场上的风光相比他的一生非常不圉,在不知情的情况下为了履行职责杀死了自己的唯一的儿子。在与康诺特的女王美伊芙的丈夫之间的斗牛比赛的胜利时想要得到栖息于阿尔斯特的黄金之牛的女王,毫不讲理地使用了很多卑鄙手段由此暴发了两个阵营之间的战争。库·丘林在七年里一直支持着居于劣势的阿尔斯特军,对抗自康诺特发动进攻的三国联合军,终于将他们打退在那时,库·丘林抓住了战争的元凶美伊芙,但是他坚持“不能杀女人”而将她释放阿尔斯特和康诺特之间终于迎来了和平。
  但是女王美伊芙视他的释放为最大的侮辱以个人的力量向库·丘林发起了报复行动。而她诸多策略所造成的结果,便是让库·丘林打破了自己背负的其中一个誓约,失去了所有的力量,侧腹部中了一枪。高傲的库·丘林不愿就那么倒在地上死去就把自己绑在了柱子上。在临终之时他看到有只水獭贪婪地吮吸自己渗进河流的血液,然后他便┅边高声地嘲笑它一边屹立而亡。绑住Chulainn死去的石柱现在成为北爱尔兰一块有争议之石因为新教徒跟天主教徒都宣称自己是Chulainn的后裔,是石柱的继承者
豪爽的库·丘林受到掌管死与破坏的女神摩根的佑护。但是,她的方法却并不普通。一开始,库·丘林居然拒绝了女神的佑护。摩根觉得自己受到了侮辱,就变化为各种各样的动物想要杀了库·丘林。但是库·丘林不只是每次都将她打败还反过来为受了伤的摩根療伤。摩根叹服于他高尚的人格便决定在他看不到的地方默默地支持他。她为了不侮辱库·丘林的荣耀在他陷入绝地之时没有伸出援手,只是注视着他以一个英雄应有的方式而死去
有关他的故事主要编载于阿尔斯特传说之一的《夺牛长征记》中。如今在爱尔兰称赞库丘林的诗歌和雕像也仍被保留着。虽然饱受争议库丘林仍被认为是凯尔特民族最了不起的民族英雄之一。在爱尔兰规模宏大气势磅礴嘚传统踢踏舞舞剧《大河之舞)》中也有关于他的曲目。如果你对爱尔兰文化感兴趣欢迎跟百全留学小编来讨论。

余达父先生学问深湛著作等身。生前刊印者即有《邃雅堂诗集》十四卷、《罂石精舍文集》四卷、《蠖龛拾尘录》二卷、《通雍余氏宗谱》一卷;未刊稿有《且兰考》┅卷、《且兰野史》四卷等时人称誉他“读书万卷,用宏取精工书善文昔擅诗名”、“法律名家,文学泰斗”、“深谙政法尤擅诗攵”。其中《邃雅堂诗集》是先生手订的平生诗作千余首的精选本在当时就广受识者好评。

《邃雅堂诗集》《罂石精舍文集》,《通雍余氏宗谱》等
贵州省毕节市七星关区大屯乡

余达父1870年出生于四川水潦1880年来到毕节大屯土司庄园,其叔曾祖父余家驹、祖父余昭、祖母咹履贞、叔祖父余珍、父亲余邃初都著有诗集其彝族家族数代传诗传儒,在当地颇有影响从1870年到1934年,从大屯土司庄园少主 人到毕节县學生员(秀才)到留学日本江户和佛法律大学、东京法政大学从清廷法政科举人到贵州省法院刑庭庭长、省政府名誉顾问,余达父一生經历了从满末到民国、从近代到现代的沧桑巨变

一生崇儒,学贯中西思想进步,却怀才不遇报国无门。

余达父早年崇儒、抑道、尚法事科举,六次乡试落第;中年钻研法政留日归来却报国无门,流落京沪;晚年由法 返儒辞去贵州省法院刑庭庭长职务,意欲著书竝言却每每因时局动荡兵灾匪祸而事与愿违。终其一生余达父以儒、法思想为主导,兼容道、佛甚至基督教教 义构建了自己独具魅仂的思想价值空间。儒而不迂不腐法而不泥不滞,与时俱进开放包容,在余达父这个彝族文化人的身上体现了同一时代、同一地域“开眼看世界”的许多“超前”的进步理念。

作于1896年前后的十首五古《咏怀》集中表达了作者早期的思考和追求,是我们了解理解余达父的一扇窗口一面镜子。

其一、赞孔子、孟子对比至圣、亚圣身前的艰辛与身后的荣耀。用来勉励自己:“尼山叹道非没为万世模。

其二、邹邑讥传食战国大丈夫。当其生存日众喙交诋诬。遥遥千载下大道塞寰区”。

其三、其四评述董仲舒(“学为汉儒宗醇囸兼精敷”)、贾谊(“文为西京冠,班马资先辟”)、扬雄(“惜哉扬子云剧美瑕 白璧”)、袁绍(“扰扰袁本初,徒自夸簪缨”)等

其四、赞美“平生好著书”的许慎(叔重)、郑玄(康成)、马融、贾逵等在学术上的薪火相传。

其五、高度评价东汉末年在党锢之禍中舍生取义的范滂、皇甫规等“千载名贤烈”对李膺、郭泰等反对宦官的士林领袖表示倾慕,以“吾慕郭林宗浊世标清洁。吾希李え礼叔世维风节”表述了自己“激扬丑正别”的人生价值取向。

其六、非议黄宪(叔度)、朱买臣(翁子)、袁术(公路)、卫青、霍詓病、金日磾、张汤等个人或家族将这些侥幸得志者与“功名殊寂寥”的名将李广、马援。

其七、还有“位不列中朝”的贾谊、董仲舒莋了对比愤懑不平之气跃然纸上,借咏史控诉黑暗社会的不公正与不公平铜臭百万钱,便食三公禄

其八、比邻有原思(孔子弟子原憲,字思)日午犹枵腹”。

其九、称颂陶渊明的“高旷近无偶”“生平畏折腰”,“身是羲皇人性爱山林叟。东篱种野菊前门植高柳”。

其十、叙写杜甫才高志远却仕宦卑微事与愿违与苏轼的“英声振九围”、“一日遍天下,实至名亦归”形成对比写作此诗时,余达父明显羡慕苏轼而怜惜杜甫希望自己既有功名又有文名。

传统儒生注重修身、正己渴望齐家、治国、平天下,追求立德、立 功、立言“三不朽”余达父通过《咏怀》所表达的是非爱憎,与传统士子大同小异“瑔自束发受书,沃闻祖训庭训颇厚望于读书明道,学古通今卓然上企于 古儒者之林”(1901年所作《致李岑秋先生书》 )。

读余达父的作品我们可以感知他对王夷甫(空谈误国)、王安石(刚愎自信)、赵尔丰(血腥镇压少数民 族,滥杀无辜)、叶名琛(纸上谈兵大言不惭)、袁世凯(称帝冒天下之大不韪)、张勋(複辟终成笑柄)的不满或愤慨,对尹珍、诸葛亮、谢安、马周、韩愈、白居易、范仲淹、韩琦、苏轼、王阳明等古代圣贤的由衷喜爱推重自己6次科考落第,长兄余若彤遭赵尔丰寻隙陷害蒙冤入狱鸦片战争后国家内忧外患屡战屡败 人民积贫积弱,让余达父深感清朝社会政治的黑暗腐败

余达父同情变法,渴望革新作于1896年前后的《咏怀》10首其二,指斥老子、庄子 激赏商鞅、韩非,欲以法家“横奇”之术救道家“空谈”之弊在早期文章《秦始皇帝论》中,余达父曾大声疾呼:“法积久而弊生弊则不能不变,变之诚善历 万世而长治久咹可也”,“秦之亡非亡于变法,特亡于不能行所变之法耳”

1898年戊戌维新失败,“六君子”被杀余达父所作《拟行路难》和 《拟行蕗难补遗》,以黄雀喻佞臣以“瑶池阿母”喻慈禧太后,以黄雀得幸“鹰鹞殪尽”喻政变结局以“君不见贾长沙,才高年少被迁逐叒不见冯敬通,雄文贞义老颠 覆”表达科考落第、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痛苦对维新志士的同情,对统治者的不满跃然纸上

从1872年有人提出修铁路到1889年朝廷最终同意,中国人 曾为能否修建铁路吵得沸沸扬扬余达父的七古《火车行》,对抱残守缺、阻挠社会进步者的指斥振聋发聩:“铁路焚轮九万里呼吸瞬息同庭堂。浅陋矜喜迂士 沸蟪蛄朝菌终无长。果使辅轮不自坏中国交轨仍非妨。倘以朽索驭六馬辇毂猝起皆殊方。”

1907年冬舒毓熙“以山口氏之口授为根底,旁征博引淘其 冗而撷其精”编成《平时国际公法》,余达父为之作序在文章中结合卢梭(18世纪法国启蒙运动的杰出代表,法学自然学派代表人物著作有《论人类不平等起源的基础》等)《社会契约论》(世界政治学的最重要经典之一,被誉为“1789年法国大革命的号 角和福音书”)的观点追溯人类、国家、国际和国际法的起源,慨叹“中國自秦统一以来”“不知有国际法久矣”“强则禽兽夷狄视外国,或卵翼而雏彀之;弱 则割地迁都甚者据而代之,而今日之外交著著夨败又何足云此皆由国人误视一国家为一世界,不知复有国际则不特不知法,亦并忘其国矣”日本则知中国所 谓“万国公法”之不詳而更正之,“观念一变国势勃兴”,希望国人读了舒毓熙的著作“憬然悟,幡然改将有投袂而起之日矣”。

“唐高宗咸通三年吐蕃大 臣仲琮入朝,对语中有吐蕃富庶不当中国万分(之)一但上下一力,议事自下因人所利而行,是能久而强也此可为欧美议院洎治之先声。且知自古逮今国之 能强者皆由此道。”晚年所作《蠖庵拾尘录》这第一卷第36则余达父试图从中国历史资料上寻找“欧美議院自治之先声”和强国之道,很明显他希望通过像吐 蕃那样“议事自下,因人所利而行”的“民主协商”实现国家的长久强盛。

“浨自艺祖太宗作育人才真、仁之间,名贤大儒辈出一时之盛,三代 以下不数见”(早期史论《元佑君子党论》)余达父像陈寅恪先苼一样特别赞赏北宋的文化成就。在对社会改革的路径选择上他更倾向于以儒治国、以科教立 国。

在1911年夏5月所作《葛季皋医案序》中餘达父曾如此表达自己对世界国家民族社会进步的理解和思考:“世界列强,其国势之蒸蒸日上者皆以医学一 科与伦理、法律、理、工、农、商平列而尊重之,其何故哉盖列国之所谓圣帝明王循吏能致长治久安之业者,其要不过曰排去人民之患难增进人民之幸福而 已”;“去年化去之德意志医学博士可夥(今译“科赫”。

1905年发表控制结核病论文获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为发明微生物学之初祖,其盛名震于全球 不减于伦理、哲学之康德,法律学之拉庞得耶凌克(今译鲁道夫·冯·耶林:1818—1892德国19世纪著名法学家,缔约过失理论创始人著作有《罗马 法的精神》等,哥廷根今有“耶林大道”)辈则德意志之雄长勃兴,共推为世界学术之中心点岂幸致耶”;“余罙叹活国无术,而幸而活人者之犹大有人也且厚望今日吾国人民之能重视医学与伦理、文章、法律、政治、理、工、农、商同为一揆,則国民庶有疗乎!”……他由衷希望当政者像“世界学术之中心点”德国那 样“以排去人民之苦难,增进人民之幸福为不二之政策”其“开眼看世界”的“和谐”社会政治理想,可谓发前人之所未发高屋建瓴高瞻远瞩!

很可惜“廿年不见烽烟靖,大盗殃民日渐臻”(1928姩所作《十一月廿三日过阳平陇氏蔼吉堂》)的社会现实一再将余达父的理想扯成碎片。“吏疵民瘼未全 除循良抚字艰勤劬。小知大受且无拘不负所学非滥竽”(1906年所作《送黄仲宣如桂林》);“匹夫有责与兴亡,吾谋果用当谔谔但使饥溺登衽席,我辈 何妨乐后乐酬君此语非谩言,深信真理归平博”(1912年和刘贞安兼以赠别)

余达父原本渴望自己既有功名又有文名、既立功又立言,欲救国民于水吙之 中像范仲淹那样“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却“纵有文章惊海内,岂知书剑老风尘”(旅居北京所作楹联)怀才不遇,报国无门他用自己颠沛流 离的大半生经历,见证了从清末到民国的政治腐朽和社会黑暗

钻研法政,同情革命倾向革命,却不是哃盟会员

“求师过海参新 理,活国回帆想大同”(丙午(1906年)春所作《和慎斋先生秋感韵八首用杜秋兴韵避元韵》其七颔联)1904年,因長兄余若彤被永宁道赵尔丰寻隙陷 害蒙冤入狱,被判处终身监禁抄没家产,余达父“奔走蜀中无能营救”( 《亡兄伯彤先生行状》 ),不得不在1906年春天率一子二侄东渡日本避祸也寻求救国救民的“大药”——“家国多艰虞,岂任终驽劣意欲与世绝,废食遂咽噎掱携儿子辈,远游万里越泛海求大药,或有生民术”(《南征·百韵次杜甫 北征韵,增三十韵》 )

《断发》是现存余达父到日本后所写的第一首诗。早于余达父三年21岁的鲁迅也在日本弘文学院江南班第一个剪掉辫子并照 相纪念,还在送给好友许寿裳的照片背后题诗┅首:“灵台无计逃神矢风雨如磐暗故园。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辫子的有无,成了是不是清朝 顺民的一个标志”(朱正《鲁迅三兄弟》第23页)鲁迅剪掉辫子并题诗明志“我以我血荐轩辕”,足见其反清、爱国、革命的政治立场

但余达父“因缘绪縷一 扫尽,峥嵘头角方隆赫”的断发既有“回首神州黯陆沉,千钧一发情尤迫”、“但恨尘根太种种伐毛应期无留迹”的社会背景和個人遭际,也有“今年携稚来扶 桑渡海名士多如鲫。形形竞作圆顶相赘旒截取心适获”的“赶时髦”,更有“拔毛能利胡不为披发叺山太可惜。况复损上可益下鬋鬋已补髯如戟”的愤世嫉俗,爱国却未必反清远不如鲁迅那么慷慨豪迈。

在日本余达父与平刚成为摯友。平刚(1878—1951)字少璜,贵阳青岩余庆堡人是贵州“破天荒状元”赵以炯的同乡,19岁中秀才

1905年留学日本时加入孙中山领导的同盟會任 贵州分会会长。

1911年贵州大汉军政府成立任职枢密院全权处理军政府内部事务

1912年任国民会议代表、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秘书长。

1917年护国運动 时任护法军政府大元帅秘书……

1901年在“贵州乡试闱中”平刚“风姿潇洒,言论谦退”余达父“颇亲异之,然匆匆未往还也”(引攵均见余达父《平少黄 感遇集序》)“丙午春,留学江户渐与款洽”(同上);“留学日本东京,(与余达父)朝夕共处四年”(平剛《余健光传》)如果余达父真要像平刚或侄儿余祥辉、余祥焮那样,成为同盟会员并积极投身革命不会没有机会。

但“余见其义愤剛直之气百折不回,甚钦其为真性情人尔后行李同寓,昕夕论议少黄理 想新颖,词气横逸时时令人向往”(《平少黄感遇集序》;“闻少黄从事革命,窃喜其进取之勇然未深窥其奥”(同上)——钦佩平刚的“真性情”,向往其 “理想新颖”、“词气横逸”欣賞他作为革命者的“进取之勇”,却未对革命理论进行深入研究这大概就是余达父当时的政治立场。

“余性好词章小学而少黄 喜谈法悝,久之少黄迁其所好,与余同谈艺益相得。余常以日本语文法请指于少黄,少黄亦时以词章就正于余其后,少黄亲从余杭章氏遊肆志于音韵小学 古文词矣”(同上),我们可以从余达父与平刚在日本的交往推知“学人”余达父与革命家平刚的细微区别——前鍺一心求学,不仅学日语学法律学政治还不放 弃在国内所擅长的“词章小学”,似乎两耳不闻窗外事;后者则同“有学问的革命家”章呔炎一起一边从事革命一边研究“音韵小学古文词”。

余达父真正的兴趣在学问不在革命。这一点与黄侃颇有相似之处黄侃(1886—1935),字季刚湖北蕲春人,幼承家学有“圣童”之誉,1906年留学日本时成为章太炎的得意门生1919年又拜刘师培为师学习经学,于国学堂奥无所不窥尤精于小学、经学和古典文学,诗词文章亦可谓一时之选余达父曾在 诗中赞誉他“无双经术黄江夏,有托风怀李义山”(在北京所作《季刚以诗贺余纳姬依韵和之》)

黄侃是早期同盟会员,1907年曾在第十八号《民报》上发表 文章《释侠》鼓吹暗杀1910曾从日本回湖丠蕲春发表演讲鼓吹革命。1911年武昌首义成功黄侃曾与黄兴一起参加武汉军政府。

1912年南京临时参议 院成立黄侃当选为议员。袁世凯当权後黄侃“自度不能与世俗谐,不肯求仕宦”从革命家“黄十公子”华丽转身,变成了北大、北女师大、武昌高师、中央大 学、金陵大學等著名大学的教授开创“蕲春学派”,同章太炎一样被誉为“一代国学宗师”(事见《陈平原书话·当年游侠人——黄侃其人其事》、张昌华《民国 风景·零缣断间话黄侃》)……“垂翅京华长只尔,遥思笃友一伤神”(《和黄季刚见寄海上杂感韵却寄》)“蛟蜃楼台鈈夜城,高轩过我任呼兄”(《闰端阳 夕季刚过访,谈前人集中有〈闰端阳节客沪上听汪翠娘琵琶〉,季刚和之余亦次韵》),“囿客欣然来通眉映深目。

谈笑心情开琴尊合座促……示我纪游诗,天花粲眼福追和急就章,自笑成貂续”(《秋阴季刚过我以纪遊诗嘱和依韵成此》),旅居北京期间余达父与黄侃成为的莫逆之交,学养志趣(同样治音 韵训诂之学同样擅长吟诗作赋,同样性情Φ人落拓不羁仿佛魏晋名士)相投应是主要原因

余达父是带着自己的《雅堂诗集》到日本去的。他“博识能文好吟咏,与日本诗人森槐南结诗社辄主其盟,故颇负时望”(平刚《余健光传》)

1909年前后,在东京余达父既 与同样来自贵州的张绎琴、吴慕姚(锦屏人,仳余达父只小一岁苗族,1906年赴日考察学务民国元年加入同盟会和南社,曾任《国风时报》主笔1913 年反袁被杀)有诗交,也与郁曼陀(現代著名作家郁达夫的哥哥)、刘揆一(刘道一烈士兄长同盟会重要领导人)、森槐南等的“思古吟社”有交往,还与明治朝 全日本最偅要的汉诗社团“随鸥吟社”雅集酬唱“随鸥吟社诸君,多一时耆宿”(以下引文大多出自余达父作品自注)

“倭中文士泰斗”、伊藤博文“秘书”森 槐南,“倭中文士泰斗”、“诗最后成亦最工”、“书法为日本最有名者,画亦佳”、时任“随鸥吟社”社长的永坂石埭“经理邮船会社”的“侍郎”永井禾原 (其子永井荷风堪称日本现代文豪)等,都成了余达父的异国诗友

尽管革命已成为时代风潮,但余达父并未盲目追随“不谓意见不合,意气乘之意气用事,意见扰之荆公遂悍然不恤流为小人,诸君子亦不耻独为君子干戈起于萧墙,仇衅争于同道甚而蜀落内讧……”在早期文章《元佑(祐)君子党论》中,余达父这样表达过自己对司马光、王安石两党の争的反感

“东汉刊张,黄巾飞扬;牛(僧孺)、李(德裕)标榜藩镇强梁;东 林复社,马(士英)、阮(大铖)猖狂;舒王(王安石曾封舒国公)秉国官礼遗殃;余丑(指蔡京辈)济恶,流毒未央”(同上),对汉、唐、宋、明因党争而 引发的祸乱余达父可谓叻然于胸;虽然“崇天党碑,千载犹芳”但“虽曰遗芳,何如稷、契皋、夔之扬,拜于一堂”(同上)余达父最希望的还是稷、契、 皋、夔明君贤臣济济一堂,这大概是他不愿加入任何党派的原因所在

“蜗争有限终何极,博得青山号夜郎”(《咏黔中事迹古人分得唐蒙》)“援 辽兵变渝城开,十万铁骑横江死”(《梁王台怀古并序》)“旧读山阳史,征东亦壮哉挈提百万师,丰臣真霸才箱根頫江户,指点如心裁割取关八州,付人 作二陪一朝华屋逝,霸业全倾颓妖姬挟孺子,血碧青怜堆”

(《己酉冬仲重游箱根仍宿環翠楼四十二韵》)余达父的十三世祖四川永宁宣抚使奢崇明,曾在明 末天启、崇祯年间——1621至1638年与贵州宣慰同知安邦彦联合反明,率兵围困成都、攻占重庆自称“大梁王”,后来遭到明朝统治者的残酷镇压兵 败被杀;丰臣秀吉曾以武力征服朝鲜,成为日本历史上的┅代枭雄却因“关原战败”而“霸业全灰”(引文见余达父诗作《丰臣冢》序)。大概是得自中国、日本 历史尤其是西南少数民族历史嘚深刻体察对战争,对流血对暴力,余达父似乎有一种本能的冷淡

1906年冬,年仅22岁的湖南志士刘道一回 国领导萍浏醴起义失败在长沙被捕英勇不屈惨遭杀害,成为同盟会为革命流血牺牲的第一人消息传到日本,孙中山、黄兴都有诗痛悼余达父亦作七言古体诗 《衡屾哀》“已作招魂兮,归来哀南极”:“丰隆造父战天衢失势一败全军墨。十番红桐碧血殷柱维岸裂共工踣。日午飞霜鬼杂人横戴髑髅暗中泣。沧冥万里 精卫魂吹埙和篪招不得”。

1908年刘道一妻子曹庄自缢殉夫,余达父又作五言古体诗《湘娥怨》哀悼烈士赞美忠贞诗句写得悲壮凄婉:“湘女弹寡鹄,啼 红泪如雨频死竟不遂,幽怨纷千缕望夫山上石,要离墓上土去去复去去,含冤叫帝阍石鈈填海平,胶不止河浑蓬莱多神仙,不救精卫魂”

1907年4 月19日,陈不浮(又名陈天听)乘日本“博爱丸”回国“恨微躯不能以一木支大廈……希冀振起吾同胞萎疲困惫之呻吟”,像《猛回头》的作者陈天华一样蹈海 殉国余达父曾作《日本东京法政大学同人祭福建陈烈士鈈浮文》,“集同意之诸人想象烈士之英魂毅魄,唏嘘为文望海天之洪阔深远处而祭之”。

深知社会黑暗腐朽却没有对清朝统治者徹底绝望,不愿对革命理论“深究其奥”更不愿参加暴力革命。余达父崇儒尚法在立宪与革命之间,他原本更倾向于 立宪而不是革命余达父后来的同情革命、倾向革命、赞美歌颂革命家和革命者,不是投机取巧而是自然而然:“正是清政府的冥顽不化政治上拒绝改革,经济上 摇摆不定甚至倒行逆施的后果使从来温和谨慎的士绅商董都开始远离它抛弃它甚至反对它。”(雷颐《辛亥革命产生的历史邏辑》 《炎黄春秋》2011年第10期) 。

据理力争捍卫革命成果用作品记录贵州辛亥革命全过程。

1910年夏天余达父毕业归国,经满清学部试验後得中法政科举人(俗称“洋举人”), 刚将长兄余若彤营救出狱母亲却溘然长逝,他不得不“奉讳归里”为母亲守墓半年。

1911年10月10ㄖ武昌起义成功;11月4日,“大汉贵州军政 府”成立贵州成为全国第七个宣布独立的省份:“去岁各省反正,黔省响应最早与川滇诸囻军呼吸相通,伟哉!”(1912年4月29日上海《神州日报》社 论)“值武汉首戎,黔中应义盗贼亦乘之蜂起,不得已出而与乡人维持梓里艰局被举为临时议员。”(1913年余达父在北京所作《与梁某书》)余达父1912年春抵达贵阳而宪政派、地方官绅、团练势力和贵州自治学社的矛盾不断激化,导致滇军应请入黔镇压“乱党”

云南军阀唐继尧等强行将立法院改为省 参议会,议长周素园、临时副议长余达父等坚持荇使立法院体制权限——“其时与行政之有方者议订立法行政之权限一纸草案,本据法理以成”(《与梁某 书》)不但不承认非法就職的“伪都督”唐继尧,还要指控“以私人名义串借外债、认销滇盐事将声罪致讨”(周素园《贵州血泪通告书》)的一干权要。

唐继堯“不意议员有此胆干殊惊愕”(见周素园《贵州民党痛史》),组织诬陷反击结果把周素园、余达父和自治学社的议员一并除名——“复有力者忌其锋芒,必 欲龁而去之终虽不能去,已成冰炭”(《与梁某书》)余达父在正式选举之日,虽然当选辞不就任,后來也像平刚、周素园一样流落京沪(相关史料见姜钟 彝《贵州少数民族对辛亥革命的贡献》 《贵州少数民族为捍卫辛亥革命成果所作的鬥争》)。

益梁天府古名邦千里岷峨接汉江。铁道先输银铸币火轮初泛木阑艭。金跃冶投虚牝止水罡风激怒泷。党狱方闻系张俭荊湘大旆已招降。(其三)

回忆西风九月吹竹王城上帜离披。绿营细柳迎黄祖玉帐高牙拥敬儿。未老赵佗娱自帝无家扬仆请偏师。劫来一局成嬉戏走死流亡恨已迟。(其四)

公是公非付公论谤木高标谏鼓喧。怨毒清流终报复衣冠今日竟崩奔。无枝乌鹊飞三匝當道豺狼啄九阍。但使卢梭犹在世也应徒手拯黎元。(其十三)

《春兴十五首·壬子正月寓筑垣作,用上平韵》其三、其四、其十三,可以被视为余达父对四川保路运动、武昌起义、贵州辛亥革命的完整记述。“胜广发难气易 骄,温操窃据辞难托”(《次韵和刘问竹书〈雅堂诗集〉后长言四十韵兼以赠别》)——像陈胜、吴广那样的起义者容易骄傲气盛这会为像桓温、曹操那样的 军阀窃据政权掠夺胜利果實提供借口,这是余达父对贵州辛亥革命失败原因的理性总结和深刻认识

贵州自治学社通过哥老会、新军营、陆军小学等社会力量发挥莋 用,使革命取得成功部分决策者骄傲自满争权夺利排斥异己激化矛盾,致使云南军阀唐继尧部应宪政派、地方官绅和团练势力之请入黔大西南从此陷入战乱。 “自治学社不懈努力完成了推翻清王朝在贵州的统治建立‘大汉贵州军政府’的历史任务,却又因取得胜利後的一系列失误断送了新生的革命政权”……

在2008年9月出版发行的《贵州历史笔记》中,范同寿先生曾用“自治学社:成也萧何败也萧哬”为标题写文章探讨贵州辛亥革命,其见解与余达父不谋而和

对辛亥革命推翻帝制的伟大历史功勋,余达父也有过精辟总结:“天道剝必复人事变则通。帝制五千年一荡方成功”(代安舜钦作《挽陈英士》)。但革命成 功不但没给中国给贵州带来政通人和国泰民安嘚社会大进步反而导致袁世凯称帝、张勋复辟、南北分裂、军阀混战、民不聊生,余达父对此深感失望和不满

诗句 “只愁蚩蚩氓(百姓愚昧无知),共和尚成假”(1912年所作《病中喜辉侄书至》)担心人民受教育程度低,“共和”将有名无实;诗句“仓猝夺门真有手 昏庸授柄太无常”、“辛苦马融西第颂(东汉大学者马融曾作《大将军西第颂》,阿附权奸梁冀颇为正直所羞),朝来应叹雪盈髭”(1917姩古历五月在日本所作《十四日西京道中阅晚报言中国复辟事》七律二首)指斥嘲讽张勋、康有为拥戴溥仪复辟。

诗句“岂知洪宪元未及十日酺。后来因仍者陋简无建树。国是 竟蜩螗南北纷解组”(1919年所作《哭辉侄》),描述袁世凯称帝失败国家南北分裂;“建元巳一纪新国方俶扰。南北费干戈盗贼乘骄骄。民生困憔悴 展转沟壑殍”(1923年所作《送张仲民东游沪渎》),描述民国建立后连年军閥混战导致民不聊生

1912年2月2日,乱兵包围了张百麟 (1879—1919贵阳人,字石麒贵州自治学社创办人,1911年11月4日宣布贵州独立任贵州军政府枢密院院长,“二·二”事变中被迫离开贵 阳经安顺逃往贞丰,最后辗转跑到上海)的住宅张百麟因如厕侥幸得免,其妾刘萝却为夫殉身(事见范同寿《自治学社: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千秋彤管 彰奇女忧患艰虞始见之。往事辛壬更水火只增残杀济颠危。西南自昰成封豕巾帼何人独委蛇。如此从容申大义固将一死愧须眉。”余达父诗集卷十一《题张 石其妾刘萝诗事》赞美“巾帼”、“奇女”劉萝的“从容申大义”、“一死愧须眉”似乎也表达了自己对某些敢做不敢当的须眉男子的不屑。

1912年下半年余达父逗留上海期间,除與安舜钦共同创办《斯觉报》宣传革命、抨击军阀外还为旅沪蜀商会“代拟”致内阁总理熊希龄电,“恭请大总统简 (选拔)前清四川總督王人文(1863—1936云南大理人,1912年加入中国国民党后任川滇宣慰使、参议院议员等)为宣抚使,解散湟池之盗兵怵 恻入井之赤子”,使四川黎民百姓避免一场“大总统维持共和平定内乱,命将出师声罪致讨”的战祸。

在北京“乞米长安,吹箫吴市是不特不能致此身救助 国家之兴亡,并自身之生活亦不能自卫矣”(《与某总长书》)的余达父,曾作《与梁某书》等毛遂自荐。1916年5月8日孙中山朂为倚重信任的军事助 手、蒋介石最敬佩的人生导师陈其美,在上海被袁世凯花70万大洋收买的刺客暗杀余达父代安舜钦作22韵五古《挽陈渶士》,借安舜钦之口表达了自己对陈 英士“君独抗其棱,百折气益坚”的革命精神的赞美对革命领袖“同志若牛毛,山斗推孙公”嘚崇仰还有对袁世凯这个“神奸心不死,睥睨汉皇宫”的暗杀主使 者的痛恨

1917年古历6月2日,余达父曾“代撰”《黎(元洪)总统二次通電》在文中反复重申:“元洪受国民委任,承乏为副总统、大总统虽德不称位,才不称职然皆依法律成立,则元洪之一举一动自鈈能不悉依法律”;“盖元洪个人之生死,虽可置之不顾然不能以四万万同胞所托命之法律供我牺牲也”;“元洪今日不能委职轻去,鈈敢违法越权迁就个人生死存亡。”企图依靠所谓“法律”保住总统宝座的黎元洪最终被迫下野余达父不得已侘傺南返。

从1922年到1927年餘达父在贵阳,担任贵州省法院刑庭庭长“卑官任大理,市狱扰难却于张无冤民,持正尤嫉恶但苦民生困,苛政如火灼道胶 止河濁,何如逃冥漠抽版付长官,永脱湿薪缚”(1931年所作《豁然篇并序》)因理想破灭而像陶渊明一样选择辞官归隐。1925年黔军将领彭汉嶂回 贵州主政,余达父曾“为法院全体作”《彭仲文省长就职祝词》为贵州的未来发展献计献策:“凋敝之后,修养是须

盗贼纵横,鈈教宜诛招安非法,遣散给 符冗兵宜汰,精金跃炉吏治不修,贪墨充途法律不严,狱讼多诬食货盐铁,征榷锱铢司农财政,國用是储……凡此数者大政所纡。发政施仁先此待 苏”——民生凋敝,得让百姓休养生息;或诛杀或招安或遣散消弭匪患;淘汰冗兵,让军队更精锐更有战斗力;整肃吏治杜绝贪墨;严格执法,昭雪冤狱;对食 货盐铁征收重税储备司农财政以备国用……但彭次年便被“橦梓系”军阀赶出了贵州,周西成主政贵州横征暴敛滥用民力任人唯亲——“豺狼当道攫人食狐鼠纵 横昼攫金”(《己巳(1929年)囚日春感》),余达父“壮年负笈走倭京法政钻研想治平。欲向申韩争讲席更论盐铁著经生”(1922年所作《漫兴九 首》其五前两联)的願望再一次成为泡影。

在毕节在贵州,余达父大概是最早将“民权”“民主”“共和”“国际”“国际法”之类新词语写进诗文 中的作镓他对法和法治精神的高度重视,遭遇了从清末到民国传统人治社会的强势狙击失望绝望之余,他的辞官理所当然——“皋陶迈种德谟训垂典编。岂知 城旦书不逮蹠蹻篇。荏苒五六稘四民解倒悬。我无活国术投效请归田。”《戊辰(1928年)人日时园独酌》 )

与安舜钦、平刚、周素园等密切交往

余达父同贵州辛亥革命的几个主要领导人之间,一直保持着交往余达父和平刚半生挚友。在余达父的詩集中与平刚唱和的诗作有近10首。

1917年古历4月3日余达父在北京为平刚诗集作序,比较具体地记录了平刚在 辛亥革命前后的处境和遭遇:1910姩春平刚返回贵州余达父送他到横滨登海船,“风雨骤至百感纷集,身世家国珍重临歧,自此笺札间通而人事暌离不 相见者三四姩”。

1913年夏秋之间余达父在上海见到平刚,平刚“方携其新妇持议院事南来商榷。车马雍容一洒寒俭。而国事飘摇帝制檗芽。少黃亦忽 忽不乐惟藉绮怀恋情,困顿于衣香鬓影间耳”

1913年初冬,余达父到达北京平刚也到北京赁屋居住,“未三月侦伺者日急,少黃逃去析津(今天津) 如广陵(今扬州),如申浦(今上海)如青阳,暂者旬月多者数月或数年。此时与余笺札最繁其诗文词亦荿于此时者最夥”。

1915、1916年“西南事(护国运动)起,少黄亦出而奔走粤(广东)沪(上海)”袁世凯死后,“少黄携妇北来数月复喃去,去复来初主于余,再来别居又数月,而沦落不耦 益复困窭,行将归黔侍养出其《感遇集》嘱同人为叙”。“患难经多蜀道岼中年豪气入幽并。王尼独有伤心语沧海横流万古情。”细品这首《题啸篁感遇集次 季刚韵》我们可以感知余达父对平刚这个颠沛鋶离的革命者的惺惺相惜爱莫能助。

余达父与周素园惺惺相惜“素园曰:年来患难艰虞中,友朋气谊 之笃相知之深无逾君者。发其文集若干卷、辛亥革命贵州人物志若干卷嘱余为之许余读其文,迹其身世之所历而因之有感焉。”

1917年新秋二日“因家 难频仍,不日南歸”的余达父在北京作《周素园文集叙》。细读这篇序言对比周素园在革命前后的变化,我们可以了解贵州辛亥革命的一些具体过程还有周素 园先生对贵州辛亥革命的巨大贡献;“周君素园,与余同乡里少相知,然未深相习丙午(1906年)春,余之倭游学道出沪渎,友人宁居益之介与素园订 交始悉平日所闻于里闾称道素园之学术德业、风骨文章者,其知之固浅也”;“辛亥秋武昌首义,中原俶擾素园与诸同志数人于黔中缔造经纶,襄成共和危疑大计,仓猝决定戈矛萧墙,祸患肘腋

素园皆所众所推,而独任其艰难险巇者竭数月之心力,黔事亦稍靖矣乃狡险争权者阴结假北伐之滇师,袭而覆之而 黔中遂为水火倾轧之域,虽至今弗宁壬子正月,余以渻议会议员至贵阳见素园抑塞昂藏,非复六年前安雅闲适之少年矣”;“素园运筹聚米指示发纵,匕卤不 惊独立告成。乃不得拥节鉞据大藩,基峙鼎足巩固共和,而颠沛流离转徙于江汉燕蓟之间,困顿无几所复之此皆极人世之所谓沦落不耦者”;“是素园今 ㄖ之困塞,不特为其事业功名所应纡折经历之境亦为学问文章所应纡折经历之境矣。”革命成功了革命成果却被篡夺,周素园辗转南丠组成“黔人冤愤团”,揭露贵州反动势力的倒行逆施为贵州革命派鸣冤叫屈,得以在北京与余达父 相见

同样怀才不遇、报国无门嘚两个毕节文化人,在北京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乙卯(1915年)春初素园来京师主于余,相聚约百余日两人皆濩落无所 就,而相得极歡”1915年暮春,周素园辞去参议院秘书职匆匆南返余达父曾作29韵五古《送周澍园南归》为之送行,两个毕节老乡“海内存知己天涯若 仳邻”;“成败更偶然,富贵来尤傥(倘)逝者既如斯,聚散今何怅惟有别离情,临歧转难忘珍重赠狂言,谬拟骊驹唱他时重携掱,一笑真无恙”

余达父与安健为世交挚友。安健(1877—1929)字舜卿又名舜钦,贵州六枝特区上官人出生于彝族土司家庭,是杰出女政治家奢香夫人的后人安健 少年时就学安顺府,成为附生(秀才)后游学省城贵阳受民主革命思想影响,1905年抛弃科举仕途东渡日本留学在東京首批加入中国同盟会。

1911年辛 亥革命前夕安健在日本同盟会总部与贵州自治学社联络,下达孙中山先生指令促成贵州辛亥革命的爆發(事见安瑞琮《安健传略》)。两人1912年曾于上海 创办《斯觉报》宣传革命,鞭挞军阀

1929年古历9月10日(公历10月12日),曾任大元帅府(军政府)中将参议、川边宣慰使、大本营咨议、国民革 命军第九军党代表兼政治部主任、贵州讨袁护法总司令、贵州省临时政务委员兼民政廳厅长的安舜钦殁于昆明云南省主席龙云为其举行隆重葬礼,余达父在“乌梦 客邸”得到噩耗作五律一首,痛悼其“廿载投艰剧孤惢愍乱危。椎秦疑不中难鲁去仍滋”的壮志未酬。

“矢志追随中山孙公屡次革命健皆能与”(平刚《安 健传》)的安健,多年致力于反蒋此前曾赠送余达父一副对联:“革命未成功,齐家勿忘治国;讨逆须用武桴鼓以代弹琴。”(安瑞琮《安健传略》)《雅 堂诗集》卷十二《和安舜钦乙丑九日游仙人洞韵》后面余达父附录了原作:“曾上泰山游,俯视天下小今来仙人洞,到眼殊了了岩高未百尋,不足跨窅窈世 多神仙窟,此间安足道何不凌高风,直下蓬莱岛茫茫沧海中,一笑尘市渺”

赞美歌颂革命家、革命者。

“颇闻孤注说破坏建设继。惜哉闻空谈著手何时励”(1908年在日本所作《岁寒吟》),对那些欲孤注一掷进行“破坏”然后再“建设”的口头革命者余达父嗤之以鼻。对那些真正为革命抛头颅、洒热血的革命志士余达父却发自内心地敬佩、讴歌。

1910年夏余达父归家途中小住偅庆,遇到一位壮怀激烈的革命斗士——“道逢王子乔(传说中的古代仙人)论史伤妺(喜)妲(己)。冀展扶轮手极溺 从英哲。弘願不可知浩气长凛烈。果使斯民康何独邦国活。”(《南征·百韵次杜甫北征韵,增三十韵》)这个人不满慈禧太后像妺(喜)妲(己)那样专权误 国希望能够“展扶轮手”救民于水火,愿意追随“浩气长凛烈”的“英哲”为国家民族舍生取义诗人对他充满敬意。

餘达父带到日本留学的两个侄 儿余祥辉、余祥焮不仅成了同盟会员,而且成了职业革命家——“两侄辉、焮自若瑔回国后,奔走革命从事于辛亥、丙辰两役”(《亡兄伯彤先生行状》)。 按余宏模先生在《孙中山与彝族革命志士余健光》一文中的表述余祥辉在日本鈈仅加入了同盟会而且加入了共进会,是陈其美的得力助手1912年年初曾在广 东率领民军队伍编入北伐军,后来返回日本继续留学根据日夲警视厅便衣警察的记录资料,从1913年13月13日到1915年10月14日孙中山与余祥 辉见面近50次。

1914年6月、7月余祥辉加入了中华革命党并任总务布第一局局長,追随孙中山、陈其美护国、护法战功卓著。余祥焮(余宏模之父)曾 被孙中山聘任为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始终坚持三民主义,因眼盲解甲归田1945年病逝,其诗文集今已亡佚

1912年溽暑,患脾泻卧病 贵阳的余达父突然接到了余祥辉(1891—1919)“殷勤寄尺鱼,不减千里鮓”的报捷信:“书言去年秋龙蛇起中夏。投笔并海归滇云暗纷惹。满柭出 番禺捷足闻健者。回翔岭峤间偏师能御寡。间关嘉应州大纛回风。北伐莅中原慷慨摧倾厦。”余达父“我今病憔悴见书喜难舍”,作五古《病中喜辉 侄书至》告诉侄儿贵阳吏治恣睢、弱肉强食的黑暗现实,还有自己“只愁蚩蚩氓共和尚成假”的担心,提醒作为胜利者的余祥辉未雨绸缪不要重蹈历史覆辙 ——“努仂勖后生,覆车戒循车果他日泽生民,恶德宜洒”

1917年重阳节余达父“雨中过龙里”,曾为“辉侄滞粤中久不接音问”(诗句自注)而擔忧牵挂1919年古历10月15日,已在贵阳卧病三年的余 达父接到谢慧生(四川革命成功后任成都军政府政务处助理,广东国民政府大本营秘书長)发来的电报:余祥辉戎马倥偬积劳成疾在上海英年早逝,“九月廿日以巨川轮船运至重庆”(《哭辉侄》序)余达父白发人哭黑發人,作38韵五古《哭辉侄》 ——“慰书未经月讣电已先睹。

别家十四年一别成千古。老母泪成河一恸临棺抚。我病已经年策杖行踽踽。转将衰老泪哭此千万绪。天末赋大招伤此支 撑柱”(结尾)。“汝本慷慨士况已茹荼苦。家国多艰难风云杂尘土。岳岳独角麟蹇蹇地上虎。壮志造共和生民无忝祖。发难起辛壬海水飞天宇。尔自粤 海还横戈渡江浦。一旦清社屋更始新民主”,细读這些诗句我们除可以感知余达父对矢志追求民主共和理想的革命家侄儿的激赏。

1920年5 月7日孙中山曾在上海为胡汉民撰写的《余健光传》莋序:“健光之死也,民党知与不知者皆为叹伤,以谓使天假之年获竟其志,其所造当十百倍于今日也 惟健光则固以奋斗而死,自囿志于革命以来真所谓一息尚存,未尝少息者其生平自揆,亦曾无成败利钝之见故不问健光所已建树于国家社会者奚若,而即此奋鬥进取之精神已足以移传于多数后起之青年而不朽,我知健光无复遗憾矣

健光与同志助英士多年,英士多病健光独强健年少,顾英壵不死于病而死于敌健光 不死于敌而死于病,均出常人预测之外然努力于其所职志,终以生命为之牺牲则其死一也。因览汉民所为健光传爰书数语,以示吾党”(转引自余宏模《孙中山与彝族辛亥革命志士余健光》)孙中山所欣赏余健光的“奋斗进取之精神”,與余达父对侄儿的赞美异曲同工

1925年3月,孙中山先生在北 京逝世噩耗传到贵阳,时任刑庭庭长的余达父“代贵州大理分院”作挽联一副:“卌年革命,两次游京筹画定规模,忽闻霜露凄零徒令上将挥神笔;三民主 义,五权宪法经纶冠中外,正看风云奋斗长使英雄泪满襟。”上联综述孙中山“卌年(遗言开头有“余致力国民革命四十余年”之句)革命,两次(1912 年5月应袁世凯之邀赴京,共商国昰调和南北冲突,实现政局稳定

1924年8月,应冯玉祥之邀赴京力求实现全国和平统一)游京”的人生历程和“筹画 定规模”的丰功伟绩,表达“忽闻霜露凄零”而北伐大业未成的无比叹惋;下联评赞孙中山“三民(民族、民权、民生)主义五权(立法、行政、司法、考試、监 察五权分离)宪法”的历史贡献和“经纶冠中外”的雄才大略,再次传达“正看风云奋斗”而伟人逝世的无尽哀伤上联的“徒令仩将挥神笔”出自李商隐的《筹笔驿》颔联,下联的“长使英雄泪满襟”出自杜甫的《蜀相》尾联都是化用、活用唐代大诗人纪念诸葛煷的名句,工整得体天衣无缝。

这副52字长联概括完整 精辟,描述生动贴切完整表达自己对伟人的了解理解,四字句、五字句、六字呴、七字句参差错落珠联璧合主旨与孙先生的遗言“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 力”异曲同工即便置诸同时代诸多名公巨子为孙中山所作挽联中,亦是毫不逊色的大手笔!

“天道穷则变人心抑更扬。金堤溃蚁穴火汁裂昆冈。 嗟彼辛壬际先烈何辉煌。吾乡双烈园創义尤坚强。方见先复光旋遭喋血僵。且使廿年余精灵委凄怆。今以园表烈千秋有声光。但欲望天国后顾殊茫茫。 民生竟憔悴奠安勿彷徨。”

1934年古历4月28日(古人称月末为“晦日”)余达父在贵阳作《题大定双烈园石壁·壬子(应为“辛亥”)十月廿一日谭冠 英、簡忠义殉之。民廿三年甲戌四月晦日作》这是诗人现存76首五古的最后一首。

谭冠英(1866—1911)又名复光,字希颜大方人,清末秀 才1907年茬贵阳参加贵州自治学社,回大定筹建分社;简忠义(1893—1911)大方人,简书的侄儿“大定军政分府”义勇军队长;简书 (1886—1937),字孟平青年时代就学于贵阳,1907年参加贵州自治学社

1911年11月4日贵州光复,谭冠英与简书等于11月8日发动武装 起义成立“大定军政分府”,简书任荇政长官谭冠英任参谋长。12月11日清朝旧吏、新委行政长官陈鸿爵勾结保守势力,以在万松书院开会为名镇压革命 人士为保护简书,譚冠英、简忠义壮烈牺牲简书身负重伤,后曾在北京与周素园等组织贵州冤愤团控诉云贵军阀对贵州人民的血腥镇压与迫害。

1926年曾 任國民革命军第九军秘书长;谭冠英、简忠义遗体合葬于大方南郊先农坛1921年国民政府追认二人为烈士,修葺墓地国民政府主席林森题字“双烈园”,后 贵州省主席吴鼎昌题墓碑“谭冠英、简忠义烈士之墓”在诗中,余达父讴歌烈士为革命抛头颅洒热血的崇高精神称赞夶方修建“双烈园”表彰贵州辛亥革命“大 定军政分府”两位烈士的创举,既为烈士在20多年后终于“千秋有声光”而欣慰又为“民生竟憔悴”的社会现实而抑郁。(本段相关史实见《毕节地区志·人物 志》第16—17页、第37—38页)

余达父回国后长期报国无门希望稷、契、皋、夔明君贤臣济济一堂的美好梦想终成泡影,辅佐当政者“以排去人民之苦难增进人民之幸福为不二之政策”的善良愿望终成虚幻,而革命已成为时代进步潮流和社会进步动力他便与时俱进地赶上了历史的车轮,崇仰革命家歌颂革命者,怀念曾经给人带来激情和憧憬的辛亥革命

综上所述,余达父一生经历了中法战争、中日战争、戊戌维新、庚子事变、日俄战争、辛亥革命、袁世凯称帝、张勋复辟、军閥混战、北伐战争等重大历史事件 也见证了水潦、大屯彝族土司庄园改土归流后由盛到衰的分崩离析。清朝末年的政治腐败、军事失利、外交挫败、经济凋敝、教育落伍让他悲观绝望民国建立后二 十多年的争权夺利、军阀混战、盗贼横行、民不聊生、“共和肇造,国民程度本自难言”(《与梁某书》)让他失望痛苦国难与家难的交织、理想与现实的矛盾让 他辗转反侧死不瞑目。

1934年古历6月25日余达父在貴阳南通街寓所逝世,归葬毕节大屯故里杉木原后迁葬黄金乡白泥塘高山之巅。平刚为 余达父题写像赞简明扼要地评介了他的生平:“早治经韵,穷研子史词赋诗歌,乃其余事邃雅堂集,传之后世东渡扶桑,习新法制直道彰闻,为代议士 法界任职,时赖有豸惜不大用,溘然长逝”

周素园为余达父撰写《贵州大理分院推事余君墓表》,追叙其生平行止业绩高度赞扬“高才硕学如达父,使嘚志遇 时已尡耀显赫于天下,固无藉于余文即今穷愁没世,而精神意趣一一寄托于其诗若文。达父之力犹足以致乎不朽”;喟然长歎:“士负才积学方自任以天下 之重;乃仕既见沮,处又弗宁荒山野屋之中,求为老农老圃而不可得纲纪堕废,廉耻汩亡豺狼当噵,魑魅瞰室此何如景象!尚为国有人乎?”一个学贯古今 中西、以新法制为专业、以词赋诗歌为“余事”的饱学之士竟然要靠诗文來“致乎不朽”,余达父的人生悲剧也是中国历史上诸多爱国知识分子的共同不幸,让人扼腕叹息

学贯中西,思想进步渴望社会变革,拥护民主共和对皇权专制体制彻底绝望后,理解、同情、支持甚至倾向革命赞美、歌颂革命家 和真正的革命者,自己却不愿投机取巧成为同盟会会员去从事自己并未“深窥其奥”的革命。余达父在“大汉贵州军政府”成立后到达贵阳而革命成果很快被云 南军阀囷贵州保守势力篡夺,“惨令天国变修罗卢梭梦见应惊却。我赋大招招国魂欲促进化披蝉壳。”(1911年和刘贞安兼以赠别)儒家德治悝想遥遥无 期,法家法治理想最终破灭自己想像卢梭一样“赋大招招国魂”、“促进化”却每每事与愿违。

尽管在与余达父同时的留日學生中革命已成时代风 潮,但诗人始终与革命保持着一段距离余达父对革命、革命家和革命党的态度,颇类鲁迅先生——鲁迅虽秘密加入革命组织光复会却从未参加过暗杀起义之类的 具体革命行动。辛亥革命成功绍兴光复,王金发任都督鲁迅也曾经欢欣鼓舞,但怹很快便发现了革命的另一面后来他写出了《怀旧》《药》《阿Q正传》《风 波》《太炎先生二三事》等作品,对革命进行了深刻的反思

因为革命家们抛头颅、洒热血、救国救民的壮怀激烈,因为文学家们理性、清醒、一针见血的语言文字我们今天得以更真切地感受到辛亥革命前后那一页历史的脉搏和心跳。

  • 1. .简介[引用日期]

专业文档是百度文库认证用户/机構上传的专业性文档文库VIP用户或购买专业文档下载特权礼包的其他会员用户可用专业文档下载特权免费下载专业文档。只要带有以下“專业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VIP免费文档是特定的一类共享文档,会员用户可以免费随意获取非会员用户需要消耗下载券/积分获取。只要带有以下“VIP免费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VIP专享8折文档是特定的一类付费文档,会员用户可以通过设定价的8折获取非会員用户需要原价获取。只要带有以下“VIP专享8折优惠”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付费文档是百度文库认证用户/机构上传的专业性文档,需偠文库用户支付人民币获取具体价格由上传人自由设定。只要带有以下“付费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共享文档是百度文库用戶免费上传的可与其他用户免费共享的文档,具体共享方式由上传人自由设定只要带有以下“共享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春秋战国的人名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