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联:风云三尺剑花鸟一床书、 花鸟一床书,求赐同类对联?

风流三尺剑,明月一床书是何人诗?_百度知道
风流三尺剑,明月一床书是何人诗?
风流三尺剑,明月一床书是何人诗?
我有更好的答案
应该是:风云三尺剑,花鸟一床书这是明代左光斗左忠毅公题在自己书斋上的一副对联。意思是:武能叱咤风云,持剑啸天。文则花鸟怡性,嗜书晓理。
高级经济师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有哪些适合寝室的对联? - 知乎14被浏览<strong class="NumberBoard-itemValue" title="分享邀请回答43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13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第一章 楹联的学习与创作为直奔主题,故将“楹联的学习与创作”提到前面来说。 对联在我们生活中无处不在,没学过对联的人先看以下题目: “地”对“ ? ” ; “绿叶”对“ 路勤为径”下句是什么? 如果觉得以上题目难度不高,说明你已经具备了学习对联的条件。我们这样做的目 的在于告诉初学者:只要对楹联产生兴趣,静下心来完整地将本册看完,你会发现学习 楹联其实真的不难!尤其是在书的后半部分提供一些对语积累素材和绝句、律诗格式对 照谱,在学好楹联的基础上,绝句、律诗的创作自然迎刃而解,成就感也会油然而生。 楹联作为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文学形式,在当今重兴国学的浓厚氛围下,正焕发出勃 勃生机。原因有三:一者现在全国各地的楹联学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二者现在的学校 教材中渗透了一些楹联知识, 且在中考、 高考中占有一定比例; 三者由于对联短小精悍、 语言精练的特点,在商用活动和社交活动中广泛被使用。但不可否认的是,由于楹联知 识与古文学(比如古诗词)有紧密联系,许多人谈到楹联就觉得它讳莫高深,因而对它 望而怯步,才造成楹联的普及程度还不是很高的现象。而在唐宋元明清时期,楹联与日 常的学习紧密结合,孩童读书都是从对对子开始,对联成了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实,楹联不像有些人想象的那么高深,只要懂得对联的基本格律要求,了解对联 创作的禁忌, 适当运用修辞方法, 就可以轻松入门了。 所谓 “师傅领进门, 修行看个人” , 就是这个道理。 关于对联的学习步骤,本册教材中由浅入深地搭建了几个框架,为初学者提供简易 快速的学习方法, 后半部分整理出一部分对联词汇积累素材, 避免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现象的发生,从而提高初学者学习对联的兴趣,增强他们学好对联的信心。 一、对联的学习 学习对联的大概步骤如下: 1、掌握对联的几个基本概念; 2、熟悉对联平仄谱; 3、掌握对联的基本要求; 4、了解对联创作的禁忌; 5、恰当运用修辞方法; 6、立意分明,巧妙构思。 初学者如果不能全面掌握平仄谱,甚至可直接把平仄对仗格式抄下来,然后根据立 意对照平仄谱填入相应的词,填完之后重新对照对联的基本要求和禁忌再作相应调整。 (一)应对照对联的基本要求: ? ” ; “空谈误国”对“ ? ” ; “书山有1 1、看看是否做到平仄相谐。平仄规则一般要求形成音步递换,即“平平仄仄”两 两交替,传统称“平顶平,仄顶仄” 。 此规则一般应用于以“两平”或“两仄”起头的 格式中,且单言句不计最后一字。上联必须收于仄声,下联必须收于平声。 2、看看上下联词性是否相对(比如“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 数词对数词、量词对量词”等) ; 3、检查一下上下联所用词语的结构是否相称(主谓结构对主谓结构、动宾结构对 动宾结构、偏正结构对偏正结构、联合结构对联合结构、动补结构对动补结构”等) ; 4、看看节奏是否相应,一般来说,能够做到词性相对,结构相称,节奏自然也就 相应。 5、最后再看看上下联的内容是否相关,即上下联的内容要做到互相照映、贯通、 呼应。 (二) 、不可犯了对联创作的禁忌: 1、忌合掌 对联中的“合掌”是指上下联的主要词语或句子的意思雷同。 2、忌三平尾或三仄尾 “三平尾”指的是平声结尾的句子(下联)末尾三个字都是平声,也叫“三平调” 。 “三仄尾”指的是仄声结尾的句子(上联)末尾三个字都是仄声。 3、忌孤平或孤仄 “孤平”与“孤仄”一般是指六言以上联句中的上、下联句扣掉末字,属“平”的 字或属“仄”的字只有一字的句子。 4、忌不规则重字 所谓的不规则重字,就是指对联中有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字,违反对联的规则,出现 重复的现象。不规则重字又分为上下联句同位置和不同位置重字两种情况。 5、忌古今声混用 简单说就是在一幅对联中要么全用古声,要么全用今声,不能有的字用古声,有的 字用今声。 二、对联的创作 楹联创作的基本要求是:平仄合律,对仗工整,文意切题。三者相互依存,不可偏 废。 平仄合律是基础, 不合律的对联就是不合格的对联。 对仗工整是关键, 对仗不工整, 即使平仄合律,也只能滥竽充数。文意切题是目的,平仄合律、对仗工整而文意不切题, 就是无的放矢,甚至会产生相反的效果。换言之,平仄是结构层,对仗是文字层,文意 是思想层,三者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我们在分析对联时,先讲平仄,再讲对仗,最后 讲文意(所谓“文意”也叫“立意” ,就是确定主题思想,围绕主题思想构思) 。在撰联2 时刚好相反,首先要立意,根据内容确定形式,选择相应的最佳结构,然后按照调平仄 拟定出句,再按照出句考虑对句。与其他文体不同的是,一副对联在构思之初,就要按 对立统一规律来设计上下联的内容。主题思想是一致的,但上下联的内容应有所区别, 甚至对立,相辅相成。 当然,也有人讲,形式是为内容服务的,在特殊情况下,如果立意是好的,有时候 个别用字(词)不是很符合格律要求,适当放宽也无不可。 楹联的学习与创作,它们是一个互相交叉的过程,学习基础知识的过程其实是在为 创作做准备,创作也是在不断积累楹联知识的过程。现提出几点创作的意见: 1、坚持自学与交流相结合的原则。 2、要善于积累词汇。 3、要学会欣赏佳作。 4、要学会剖析佳作。 5、要学会模仿佳作。 6、制订学习、创作计划。 附: 部分国内权威楹联网址: 中国楹联网 http://www.china-ysc.cn 中国对联网 http://www.duiduilian.com 海西联苑网(福建省楹联学会) http://hxlyfjylw.lingd.net 天津楹联网 http://www.tjsylw.com/forum.php 中国楹联论坛 http://www.duilian.cn/forum.php 但愿此册能给初学者带来帮助,为传承国学尽一份绵薄之力,则幸莫大焉!3 第二章 对联的起源与发展宋代诗人王安石在《元日》中写道: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暧入屠苏。千门万户 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春联是对联的一种。 春联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 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 它从五代十国时开始, 明清两代尤为兴盛,发展到今天已经有一千多年了。 早在秦汉以前,我国民间每逢过年,有在大门的左右悬挂桃符的习俗。桃符就 是用桃木做的两块大板,上面分别书写上传说中的降鬼大神“神荼”和“郁垒”的名字, 用以驱鬼压邪。这种习俗延续了一千多年。到了五代,人们才开始把联语题在桃木板上 代替了降鬼大神的名字。据历史记载,后蜀之主孟昶在公元 964 年除夕题于卧室门上的 对联“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是我国最早的一副春联。 隋唐时期,许多文人墨客喜欢将一些精彩之笔凝注于对句中。李白的“三山半落青 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李商隐的“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杜甫的 “三顾频繁天下事,两朝开济老臣心。”等都是脍炙人口的名句,对仗也十分工整。 宋代以后, 民间新年悬挂春联已经相当普遍了, 所以王安石的 《元日》 诗中写的 “千 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就是当时春联盛况的真实写照。由于春联的出现和桃 符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古人又称春联为“桃符” 。 到了明代,明太祖朱元璋大力提倡对联。他在金陵(现在的南京)定都以后,命 令大臣、 官员和一般老百姓家除夕前都必须书写一副对联贴在门上, 他亲自穿便装出巡, 挨门挨户观赏取乐。当时的文人也把题联作对当成文雅的乐事,写春联便成为一时的社 会风尚。 明清两代,对联真正达到鼎盛时期。对联成为科举考试中必不可少的一项,因一副 对联而改变命运者大有人在,当时的进士、举人,无人不通应对。这段时期,也出现过 无数楹联高手,明朝的解缙、唐寅、徐渭;清代的纪晓岚、阮元、郑板桥、曾国藩、俞 樾等等都有杰作传世。 随着各国文化交流的发展,对联传入越南、朝鲜、日本、新加坡等东南亚国家。这 些国家至今还保留着贴对联的风俗。 民国时期,中国陷入苦难的深渊。刘师亮、冯玉祥、孙中山、郭沫若等人都写过很 多有影响的忧国忧民之作。 解放后,传统文化得到复兴,更多的思想内容注入对联这古老的文体。楹联爱好者 越来越多,全国各地楹联学会纷纷成立,楹联大赛和各种征联活动也红红火火。楹联的 发展又进入一个全新的时代。我们有理由相信,楹联艺术在现代中国,在我们这一代会 更加发扬光大。 “新桃”和“旧符”是什么意思?用现代话说就是春联,4 第三章 对联应用的性质1、文学性: 在中国文学领域里,汉赋→唐诗→宋词→元曲,以此类推,按道理讲,到了明清, 应该是对联当家,但是由于明清时期市井文学的出现,像传奇、评书、话本、曲剧先后 的出台,从而使得《西游记》 、 《三国演义》 、 《水浒传》 、 《红楼梦》等小说占据了主导地 位。虽然对联以语言精练见长,但是在文人眼里还是雕虫小技,认为这是“下里巴人” 的俗语。在文学家的眼里,只作为茶余饭后的趣味话题。但是对联的形式很快就在广大 群众中得到认可,由于老百姓的喜欢,因此流传得又快捷又广泛。今天的对联,从韵文 角度讲,是继元曲之后发展最快的一种文学形式。期间,由于时代的要求,应当用更简 短、更便当的形式来表现现实生活,一句话:对联是中国文学新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 2、民俗性 对联是老百姓十分喜欢的一种艺术形式,比如在春节、中秋等节日,贴上对联表示 喜庆,而且在民间的婚、丧、喜、庆等活动中也广泛应用,成为中华民族民俗文化中不 可缺少的一部分。 3、哲理性 对联凝聚了中华文化的精髓,格言联、题赠联以及嘲讽联等都有很强的哲理性。 哲理联是以表达某种人生哲理为主的对联,其中以格言联居多。一般多用在亲朋师友之 间的题赠或者悬挂于居室书斋。 格言是能够成为人们生活准则的言论。古代能作为格言的,多是圣人先贤的话,最 早的格言对联多数是集四书五经的句子。伴随着时代的发展,生活的变迁,格言联中产 生了大量的优秀作品,无论是名人还是普通人的作品,都闪烁着智慧的光芒,充满着理 性的思维。格言联是对联中精品,它在治国警世、蓄志修身、提高国民综合素质等方面 具有很强的震撼力。例如: 1、书山有路勤为径; 学海无涯苦作舟。 2、静坐常思己过; 闲谈勿论人非。 3、宝剑锋从磨砺出; 梅花香自苦寒来。5 第四章 对联表现的特征一、知识性 对联种类繁多,风景名胜、喜庆佳节、寿诞、哀挽等无所不及 。对联中的语法修 辞,遣词造句格式方法多样,知识范畴十分广阔。对联文体的知识包罗万象、博大精深, 所谓“功夫在联外”就说明对联包含了各种不同的知识范畴,诗词歌赋都与对联有着千 丝万缕的联系。 对联蕴涵和涉及的知识及其丰富。像天文地理、草木虫鱼、宫观祠墓、政经哲史、 诗词书画、古今中外、士农工商、三教九流等无所不及,无论是古代的文化,还是现代 的科学,一句话,你想到哪里就可以写到哪里。 学对联的好处: 首先让我们懂得“一字千金”的道理。对联只用规定的字数,把它所要涵盖的内容 表达出来,这就需要锤炼字句。也就是说,在对联创作上一定要找出最准确的字词来表 达意思。通过反复的凝字造句练习,时间长了你才会写出非常漂亮的作品。 其次,在句型上精雕细刻,比如对偶、排比等修辞的运用,提高了语言的应用能力。 其三,学习对联,可以触类旁通,很容易联系到对多种文学形式的理解。比如了解 唐诗、宋词、元曲等,由此能够提高文学素养。 二、趣味性 楹联除了一般文艺形式共同的趣味外,还有其独立的风格和特点,比如在形式上, 对联还有拆字联、藏尾联、玻璃联、同旁联、谐音联、同音联、嵌名联等。它实质是充 分地运用汉语语言和汉字的特点,构成了一种妙趣横生的语言境界,这是其他文学形式 不可比拟的。 三、实用性 由于对联字句少,有短小精悍的特点,因此可以在极短的时间内淋漓尽致地表达人 们的心声。加上它的内容可以包罗万象,这就给人们平添了文字形式的战斗力。从古代 到今天,对联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几乎无所不及,比如喜、寿、婚、嫁、开业、乔迁、 赠答、慰问、哀挽、寄思等。 今天,随着社会经济和文化的繁荣,对联的应用更是涉及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 这充分地显示了它的实用性。 对联的实用性还体现在它的快捷上。对联的字数少,属于文学的轻骑兵。比如汶川6 地震后,一些联家就迅速地写出了这方面内容的对联,我们试举一例。比如: 裂地崩山,最恨苍天无道; 捧心献爱,尤欣赤县有情。 四、群众性 对联是中华民族雅俗共赏、老少皆宜的大众文化形式,上至高官,下至平民都不乏 喜爱者。近些年,全国各地各种名目的征联活动如火如荼,参与者竞高达千万人,上到 耄耋老翁,下至稚气幼童,这说明很多人都喜欢它。由此可见,对联从来没有像今天这 个时代这样受到百姓的欢迎,也说明对联的春天已经来临。这真是: 昨夜春风才入户; 今朝杨柳半垂堤。7 第五章 关于对联的几个基本概念1、什么是对联? 对联由字数相等、平仄相谐、结构相称、词性相对、节奏相应、内容相关的两个对 偶句组成,具有形式美(字词句相对) 、音韵美(读起来抑扬顿挫、朗朗上口) 、意境美 (以最少的字、句容量无限的空间想象)等独特的中国文化风格。 2、对联别称: 对联雅称“楹联” ,俗称“对子” ,别称: “门联、门对、春贴、春联、桃符”等。 3、平仄声 现代:现代汉语声调分为第一声、第二声、第三声、第四声。第一、二声叫平声, 第三、四声叫仄声。 古代:古代汉语的声调分平、上(shǎng) 、去、入四声。“平”指四声中的平声, 包括阴平、阳平二声;“仄” 指四声中的上声、去声、入声。 根据《联律通则》的要求,对联创作时如果未能分清平仄,就容易犯忌。从现代汉 语角度来说,平仄声比较容易掌握,一二声就是平声,三四声就是仄声。古代入声字分 散在现代汉语中的各个声调。因现代没有入声字,而现代汉语中的有些平声字在古代汉 语中是入声字(即仄声) ,因此入声字对初学者来说是个难点。如“七、八、十、伯、 鸭、吃、答、福、佛、革、鸽、合、击、级、拍、舌、足、只、泽”等字虽然现代发音 是一声、二声,其实他们就是古汉语中的入声,应该归入仄声。辨别“今平古仄“的方 法详见后面附录(二) 。 4、上联、下联、句脚、联尾: 对联的上句叫“上联” ,下句叫“下联” 。有多个分句的上下联,每一分句的尾字都 叫做“句脚” ,上下两句的尾字都叫做“联尾” 。 5、对句、出句 对句和出句有两种理解方法:1、上联叫出句,下联叫对句;2、由两个人共同创作 的对联,先完成的一句称为“出句” ,后完成的一句称为“对句” ,出句可以是上联,也 可以是下联。 6、横批: 贴在上门框中间的几个字叫做“横批” ,这是概况或补充整副对联内容的。现在书8 写的方式可以从右往左,也可以从左往右。 (如: “喜气盈门”或“门盈气喜” ) 7、标点的使用 上联写完用分号,下联写完用句号。如果上下联由两个或几个分句组成,中间用逗 号隔开。 8、对联的悬挂、张贴、念法 :根据古书籍竖字排版的特点,判断对联悬挂、张贴 的最简单方法就是尾字是仄声字的一句(即“上联” )必须在右边,尾字是平声字的一 句(即“下联” )必须在左边。竖排版的对联也是从右往左念。 9、正格、变格 完全符合“平仄两两交替”规则的联句称为“正格”,不完全符合的称为“变 格”。 10、双轨制 “双轨制”指的是在楹联创作中,可以按两种方法划分平仄声: 一种是按照现代汉语的四个声调来划分平仄,即:一二声为平声、三四声为仄声。另一 种是按照古代汉语的声调划分。 当然,应该避免出现今声、古声混用的现象。另外,如果是按照现代汉语的平仄调 创作对联,最好在适当位置标上“新韵”二字为宜。 11、对仗: 诗词中要求严格的对偶称为“对仗” ,对仗主要包括词语的互为对仗和句式的互为 对仗。它是把同类或对立概念的词语放在相对应的位置上使之出现相互映衬的状态,使 语句更具韵味,增加词语表现力。对仗有如公府仪仗,两两相对。 12、词性从宽 关于“词性从宽”问题,详见《联律通则》第三章“词性从宽范围” ,这里不再赘 述。9 第六章 对联平仄谱对照表(正格)一字联: “仄”对“平” : 雨―风 海―山 瘦―肥 二字联: “平仄”对“仄平” : 仁里---德门 千户---万家 “仄仄”对“平平” : 岁月---河山 燕语---莺歌 三字联: 格式一: 平平仄; 仄仄平。 例对: 年年好 处处欢 江南水 塞北山 匆匆去 静静流 牛羊壮 稻谷香 格式二: 平仄仄; 仄平平。 例对: 千里马 九霄鹏 深院落 小池塘 诚作本 孝为先 千古事 九天云 四字联: 格式一: 平平仄仄; 仄仄平平。 例对: 风调雨顺 国泰民安 空谈误国 实干兴邦 长空溢彩 大地流金 山河似锦 岁月更新 丰收岁月 幸福人家 门应百福 户纳千祥 花开富贵 竹报平安 民生有幸 国运无疆 甘居陋室 博览群书 年年如意 处处春风 真汉子 好男儿 山有色 水无声 含宿雨 带朝霞 留青史 享美名 家门旺 国事兴 千枝秀 万里香 春意---晓光 旭日---和风 珍宝---德才 绿竹---红梅 矮―高 绿―红 地―天 贬―褒10 格式二: 仄平平仄; 平仄仄平。 例对: 牧童吹笛 渔叟放歌 水云心态 天地眼光 立凌云志 怀报国心 诤言交友 良药救人 月圆花好 人寿岁丰 绛梅迎雪 黄菊傲霜 五字联: 格式一:平起式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例对: 山河千古秀 祖国万年青 同心兴大业 携手振中华 校园随雨绿 桃李向阳红 花争秋后美 人敬老来红 德从宽积 丰自俭求 岁将更始 时乃入新 淡然明志 平易近人 物华天宝 人杰地灵格式二:仄起式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例对: 福伴春风至 梦随盛世圆 虎跃龙腾世 莺歌燕舞春 一曲和谐景 千村幸福歌六字联: 六字联只有一种标准格式(仄起式) : 仄仄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平平。 例对: 1、百姓人人共乐 九州处处皆春 2、学问求诸自己 功夫不靠他人 七字联:113、处世交朋守信 待人接物宜诚 提醒:七字联其实是在五字联的基础上, “平平”前面加“仄仄” , “仄仄”前面加 “平平” 。 格式一:仄起式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例对: 1、火树银花迎兔跃 红梅绿柳激龙腾 2、静读诗书如饮露 潜临碑帖近餐风 3、月下举杯邀友饮 花间醉卧伴花眠格式二:平起式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例对: 1、农家致富凭勤俭 小院迎春报吉祥 2、山欢水笑年年好 燕舞莺歌处处春 3、家贫务得诗书趣 室陋宜飘翰墨香八字联: 格式一:仄起式 仄仄平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仄平平。 例对: 1、四海英才龙腾虎跃 千秋大业霞蔚云蒸 2、阔步朝前前无止境 迎头赶上上有层楼 3、大业中兴宏图再展 神龙起舞祖国长青格式二:平起式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例对: 1、新居焕彩盈门秀色 大厦呈祥满座春风 2、勤劳致富山欢水笑 政策归心虎跃龙腾 九字联:123、民安国泰千门报喜 地瑞天祥万户迎春 格式一:前三后六 (一) 仄平仄,仄仄平平仄仄; 平仄平,平平仄仄平平。 例对: 室虽陋,但有文房四宝; 人纵微,然凭正气一身。 (二)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 例对: 开心窃,朽木能裁好样; 动脑筋,弯材可作直形。 格式二:前四后五 (一) 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 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例对: 红梅点点,神州山有色; 喜炮声声,海峡水含情。 (二) 仄仄平平,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例对: 日丽风和,三春飘翠柳; 山青水秀,万里展宏图。 格式三:前五后四 (一) 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 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 例对:13 大地播春光,山青水绿; 神州增秀色,万紫千红。 (二) 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例对: 东风来紫气,江山壮丽; 大地发春华,草木芬芳。 十字联: 格式一:前三后七 1、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2、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 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格式二:前四后六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格式三:前五后五 1、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3、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 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 2、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4、仄仄仄平平,平平平仄仄;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格式四:前六后四 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 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 十一字联: (一)前四后七 1、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2、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平平。 (二)前七后四 1、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2、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 仄仄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14 第七章 对联的基本要求对联的六个基本要求: 根据《联律通则》要求,对联创作应做到“字句对等、平仄对立、词性对品、结 构对应、节律对拍、形成意联” 。 第一条:字句对等 一副楹联, 由上联、 下联两部分构成。 上下联句数相等,对应语句的字数也相等。 对联的长短,通常以“言”来表示,比如,上下联各是五个字的对联,就叫“五言” 联(也叫“五字联” ,下同) ,六个字的叫“六言”联,七个字的叫“七言”联,八个字 的叫“八言”联,九个字的叫“九言”联,以此类推。 第二条 平仄对立 句中按节奏安排平仄交替,上下联对应节奏点上的用字平仄相反。单边两句及其以 上的多句联,各句脚依顺序连接,平仄规格一般要求形成音步递换,即“平平仄仄”两 两交替,传统称“平顶平,仄顶仄” 。 此规则一般应用于以“两平”或“两仄”起头的 格式中, 且单言句不计最后一字。 上联必须收于仄声, 下联必须收于平声。 完全符合“平 仄两两交替”规则的联句称为“正格”,不完全符合的称为“变格”。 第三条:词性对品 “词性对品”是指上下联句法结构中处于相同位置的词,词类属性应相同或符合 传统的对仗种类,即“名词”对“名词” , “动词”对“动词” , “形容词”对“形容词” , “数词”对“数词” , “量词”对“量词” , “连词”对“连词”等。 1、名词对名词 名词是表示人和事物名称的词。比如:雷锋、姚明、电脑、手机、太阳、天安门等。 这几个词里,前两个表示人的名称,后几个表示的是事物的名称。比如: 江 上秋风 楼 上月; . .. . 诗 中才子 酒 中仙。 . .. . 安徽有一座太白楼,这幅对联就是描写李白的。其中“江”对“诗” , “秋风”对“才 子” , “楼”对“酒” , “月”对“仙”都是名称,它们上下分别构成对仗关系。又比如: 四面荷花 三面柳; .. 一城山色 半城湖。 .. 这副对联是济南大明湖的著名对联,其中“荷花”对“山色” 、 “柳”对“湖”都是 名词,它们上下都分别构成对仗关系。 2、动词对动词 动词是表述人或事物的动作、存在、变化的词。如“跳、走、笑、有、在、看、写、 打扫、起来、上去”等等。比如:15 1、辽海吞 边月; .2、早行 勤俭事; .长城锁 乱山。 免过 淡泊年。 . . 第一副对联中的“吞”对“锁”就是动词相对。第二幅对联中的“行”对“过”也 是动词相对。 3、形容词对形容词 形容词是表示人或事物的性质或状态的词。如: “高、胖、细、软、白、舒服、暖 和、活泼、明亮”等等。比如: 若能杯水如名淡 ; . 应信村茶比酒香 。 . 这副对联中的“淡”对“香”是形容词相对。 4、代词对代词 代词是代替名词、动词、形容词、数量词、副词的词。比如: 人称代词:你 我 他 它 咱们 大家 自己、吾、汝、予、余、尔、其、之?? 指示代词:这、那、这儿、那边、各 每、之、彼、此、斯、兹?? 疑问代词:谁、什么、哪、怎么、哪里 几、孰、何、曷、奚、胡、安、焉?? 例句: 刘伶借问谁 家好? . 李白还言此 处佳。 . 这是一副古声联, “白”为古仄声,联中的“谁”对“此”就是代词相对。 5、数词对数词 数词是表示数目的词。如:一、二、十、百、亿、几,此外,满、全、半、无、多、 少等在对联里也常做数词用。 A、四 面青山三 面水; . . B、五六 月间无暑气; .. 一 层紫气万 层云。 二三 更里有渔歌。 . . .. 上面的“四”对“一” 、 “三”对“万”是数词相对; “五”对“二” , “六”对 “三”也是数词相对。 6、量词对量词 量词是表示人、事物或动作单位的词。量词一般跟在数词后面,和数词连用。量词 有:尺、寸、分、米、根、条、匹、群、次、趟、阵、顿等。比如: A、曾经沧海千层 浪; . B、鹏飞八万里 ; . 又上黄河一道 桥。 鹤寿两千年 。 . . 上面的“层”对“道”就是量词相对; “里”和“年”也是量词相对。 7、副词对副词 副词是用来修饰、限制动词或形容词的词,表示时间、频率、范围、语气、程度等。 现列举部分如下:16 a. 表示程度:非常、绝对、极度、十分、最、顶级、太、越、更、极其、格外、 分外?? b. 表示范围:也、都、全部、总体、总共、共、统统、又、仅仅、只、光、一概?? c. 表示时间、频率:已经、曾经、早已、刚刚、正、正在、就、就要、将、将要、 曾、刚、才、在?? d.表示肯定、否定:不、非、没、没有、不用(甭)、必、必须、必定、准、的确、 未、别?? e. 表示情态、方式:忽然、猛然、公然、特意、亲自、大肆、肆意?? F. 表示语气:难道、决、岂、反正、也许、大约、大概、果然、居然、竟然、究 竟?? g. 表示地点: 家、 这里、 那里、每一处、楼上楼下、随时随地、无处不在、国外?? 例句: A、从来君子皆 知礼; . B、得意琴书皆 作友; . 未有佳人不 念书。 会心鱼鸟亦 亲人。 . . 上面的“皆”对“不”即是副词相对; “皆”对“亦”也是副词相对。 8、连词对连词 连词是连接两个词、词组或句子的词。现列举如下: 并列关系连词:和、跟、与、既、同、及、而、况、况且、何况、乃至?? 承接关系连词:则、乃、就、而、便、于是、然后、至于、说到、此外、像、如、 一般、比方、接着?? 转折关系连词:却、虽然、但是、然而、而、偏偏、只是、不过、至于、致、不料、 岂知?? 因果关系连词:原来、因为、由于、以便、因此、所以、是故、以致?? 选择关系连词:“或、或者、还是、抑、非?即、不是?就是”等 假设关系连词:若、如果、若是、假如、只要、除非、假使、倘若、即使、假若、 要是、譬如?? 比较关系连词:像、好比、如同、似乎、等于;不如、不及;与其?不如、若?则、 虽然?但是等 让步关系连词:虽然、固然、尽管、纵然、即使?? 递进关系连词:不但、不仅、而且、何况、并、且?? 条件关系连词:不管、只要、除非?? 目的关系连词:以、以便、以免、为了?? 例句: A、涵今古并同 中外; .. 荫山川以及 楼台。 ..17B、松与 梅同应腊月; . 桃和 李共笑春天。 . 第一对是一副古声联, “及”是古仄声。联中“并同”对“以及” ,就是连词对连 词。第二副对联中的“与”对“和”也是连词相对。 9、介词对介词 介词是用在名词、代词或名词性词组前,合起来表示方向、对象等的词,现列举如 下: (1)、表示时间方所:从、自、自从、于、打、到、往、在、当、朝、向、顺着、沿 着、随着?? (2)、表示方式:按、照、按照、依、依照、本着、经过、通过、根据、以、凭?? (3)、表示目的:为、为了、为着?? (4)、表示原因:因、由于、因为?? (5)、表示对象,范围:对、对于、把、向、跟、与、同、给、关于?? (6)、表示排除:除、除了、除去、除非?? (7)、表示被动:被、叫、让、给?? (8)、表示比较:比、和、同?? 例句: A、四野芬芳,驱车总在 花间走; . B、绿水本无忧,因 风皱面; .一途灵秀,停步每因 画里游。 青山原不老,为 雪白头。 . . 以上对联中的“在”对“因”就是介词相对; “因”对“为”也是介词相对。 说明:在讲词类和词性对仗时,还应注意“义类”相对的问题。所谓“义类相对” 就是人们将所表达的同一类型的事物放在一起对仗。这样的对仗能使对联更为工整。古 人很早就注意了这一方法,而且将名词分为许多小类,这方面的词有人专门做了整理, 这里列举一些,比如: 天文(日月风雨等) 时令(年节朝夕等) 地理(山风江河等) 宫室(楼台门户等) 草木(杨柳桃李等) 飞禽(鸡鸟凤鹤等) 走兽(狼虎象马等) 虫鱼(蛇鱼蚁蝗等) 饮食(茶酒菜肴等) 器物(盆杯壶盏等) 文具(笔墨纸砚等) 衣饰(衣冠巾带等) 形体(身心手足等) 人事(道德才情等) 人伦(父子兄弟等) 珍宝(金银玉珠等) 军事(弓箭刀剑等) 文艺(诗词书画等) 文史(经典史册等) 精神(智愚苦乐等) 第四条:结构对应 所谓“结构对应” ,指上下联语句的语法结构(或者说其词组和句式的结构)应当尽 可能相同,也即主谓结构对主谓结构、动宾结构对动宾结构、偏正结构对偏正结构、并 列结构对并列结构等等, 使其合乎规律或习惯, 彼此对应平衡。 如李白题湖南岳阳楼联: 水天一色; 风月无边。18 此联上下联皆为主谓结构。其中,“水天”对“风月”皆为并列结构,“一色”对 “无边”皆为偏正结构。再如: 柳线莺梭,织就江南三月景; 云笺雁字,传来塞北九秋书。 此联中“柳线”对“云笺”,“莺梭”对“雁字”,“江南” 对“塞北”,“三 月景”对“九秋书”都是偏正结构相对;“织就”对“传来”都是动补结构。 现以三字联为例帮助大家对“结构相称”有个更深入的了解: 句式结构 主谓结构 节奏、结构 △O△△ 禾翠绿 果香甜 △△O△ 三冬暖 四季春 △O△O△ 旗映日 鼓催春 动宾结构 △O△△ 开好景 谱华章 偏正结构 △O△△ 新世纪 旧江山 △△O△ 神仙府 慈善家 联合结构 第五条:节率对拍 上下联句的语流节奏要一致,简单说,就是上下联停顿的地方必需一致。节奏的确 定,一般可以按声律节奏“二字而节” (即两个字为一个节奏) ,节奏点在语句用字的偶 数位次,出现单字占一节;也可以按语意节奏,即与声律节奏有同有异,出现不宜拆分 的三字或更长的词语,其节奏点均在最后一字,煞尾的字可以是一个字或者一个词。节 奏相应与结构相称有紧密的联系,总的来说,如果能做到结构相称,节奏一般也就协调 统一了。 说到节奏,便涉及到炼字的问题,一般四言和五言联,第三个字要选择特别响亮有 力的;六言和七言联、八言联要注意第三、第五个字;九言联要注意第四、第六个字;19例 意深远 福长久 春光好 事业新 山起舞 海扬波 香两岸 展雄风 真本事 好时光 摘星汉 探险家 诗书画 松竹梅 山险峻 谷幽深 禾苗壮 前景美 身修正 品自高 舒广袖 誉环球 红灯笼 美景观 凌云志 报国心 字词句 勾股弦 春烂漫 业辉煌 晨鸡唱 雏凤鸣 风吹绿 雨润红 迎奥运 壮声威 俊才子 美少年 中外事 古今情 静清绿 雄险奇△O△O△真善美 好中差 十言联则以第四、第五、第七、第八字为重要。 下面我们对一般四字联、五字联、六字联、七字联的节奏进行简略说明。 四字联的节奏有:二二、三一、一三等;五言联有一二二、二二一、二三、三二、 一四、四一等;六言联有二二二、三三、二四、四二等;七言联有三四、四三、二五、 五二 、一六、六一、二一四、二二三、二二二一等。八言联大多由两个四言联组成, 九言联大多由四言联和五言联组成。十言联以上的联句,多由三、四、五、六、七言的 节奏,加以合并而成。现举出部分例子: 四字联: 1、海瑞自题的四字联(前一后三式) 干/国家事 读/圣人书 2、周恩来赠王朴山四字联(前二后二式) 浮舟/沧海 立马/昆仑 五字联: 1、山西岳祠五字联(前二后三式) 文章/千古事 社稷/一戎衣 2、佚人作自策联(前一后四式) 养/浩然正气 极/风云壮观 六字联: 1、傅山自题联(前二中二后二式) 竹雨/松风/琴韵 茶烟/梧月/书声 2、明郑成功自题六字联(前二后四式) 养心/莫善寡欲 至乐/无如读书 3、清翁方纲赠谨庭六字联(前一后五式) 结/幽兰以延伫 抚/孤松而盘桓 注:在第二例和第三例中,有连平和连仄的现象根据, 《联律通则》第十二条,引 用联可适当放宽要求。 七字联: 1、湖北古隆中七字联(前四后三式)20 三顾频繁/天下计 一番晤对/古今情 2、清梁同书赠友七言联(前二后五式) 闲为/水竹云山主 静得/风花雪月权 3、清林则徐自题七言联(前三后四式) 不要钱/原非易事 太要好/也是私心 第六条:形成意联 什么是对联?就是既“对”又“联”。 上面说到的字句对等、 平仄对立、 词性对品、 结构对应、节率对拍都是“对”,还差一个“联”。“联”就是意义关联。一副对联的 上下联之间,内容应当关联,如果上下联各写一个不相关的事物,两者不能照映、贯通、 呼应,则不能算一副合格的对联,甚至不能算作对联。比如: 闻鸡起舞; 跃马争春。 这副对联,它的上联说的是听到鸡叫就起来舞剑习艺,下联说的是我们干一件事, 要以骑上快马追赶时间那样的态度来对待。上下联表示的是做事应当珍惜时间这样同一 个主题。也就是说,它们的上下联有很好的关联。此例是后面会谈到的“正对” 。再如: 宁为玉碎; 不为瓦全。 这副对联上下联从正反两方面说明了人要有气节的主题,它的下联从相反的方面进 行表述,但和上联表现的是同一个主题,这种对法叫“反对法” ,二者也有很好的关联。 此例是后面会谈到的“反对” 。再看: 烽火连三月; 家书抵万金。 这副对联是因果关系,如果不是战争的关系,那这封信就不那么值钱了。但是如果 没有这个下联,则大家不知道他具体要表现什么主题。所以,下联补充说明上联,也是 对联关联的一种方法,这种对法叫“流水对” 。 请注意: 烽火连三月; 白云上九霄。 这副对联虽然基本符合前面五项要求,但是上下联各说各事,二者没有任何关联, 没有形成意联,这样的两个句子一般来说是不能称为对联的。21 第八章 楹联分类关于楹联的分类,根据用途、内容、修辞、技法等方面考量,并没有一个统一的分 类标准,而且部分分类会交叉重复,为统一起见,权将楹联按照以下方法分类,并将标 题列出,便于理解记忆,后面再作详细阐述。 楹联分类: 一、根据字数:长联、短联 二、根据格律要求和严谨程度:宽对、工对、巧对、绝对 三、根据内容对应关系:正对、反对、串对(流水对) 四、根据写作技巧:拆字联、合字联、谐音联、回文联、藏尾联、叠字联、同音异 字联、同旁联、拟声联、哑对、集句联、嵌名联等 五、根据应用: 1、门联:春联、行业联、婚联、丧联等 2、装饰联:一般应用在风景、名胜、古迹、亭、台、楼、阁、祠、寺、书斋、案 头等:。 3、交际联:寿联、贺联、庆典联、题赠联、哀挽联等。 六、根据节令:元旦、三八节、教师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 现在,就楹联分类问题作出具体分析讲解: 一:根据字数分类: 根据上下联字数的多少可分为长联和短联。何谓长联,现在没有一个统一的说法。 但可以说,无论以多少字数来划定长联与短联,都显得勉强,尤其是总字数在只相差一 个或几个字的情况下,就更显得生硬。实际上,长联与短联属于模糊概念的范畴,没有 必要也很难在字数上划定二者的界限。因此,在选编长联和短联时,只要有了某种相对 合理的统一标准,则不妨各自规定,自成一体。据说中国最长的对联出自清代钟云舫所 撰写的《拟题四川江津临江城楼联》,号称“天下第一长联”,全部 1612 个字。 附:清朝名士孙髯翁题昆明湖大观楼长联(180 字) 上联:五百里滇池奔来眼底,披襟岸帻,喜茫茫空阔无边。看:东骧神骏,西翥灵 仪,北走蜿蜒,南翔缟素。高人韵士何妨选胜登临。趁蟹屿螺洲,梳裹就风鬟雾鬓;更 苹天苇地,点缀些翠羽丹霞,莫辜负:四围香稻,万顷晴沙,九夏芙蓉,三春杨柳。 下联:数千年往事注到心头,把酒凌虚,叹滚滚英雄谁在?想:汉习楼船,唐标铁 柱,宋挥玉斧,元跨革囊。伟烈丰功费尽移山心力。尽珠帘画栋,卷不及暮雨朝云;便 断碣残碑,都付与苍烟落照。只赢得:几杵疏钟,半江渔火,两行秋雁,一枕清霜。 二、根据对仗方面的格律要求和严谨程度分类:22 1、工对:亦称“严对”,即格律要求比较严谨、对仗工稳的对联或联句。如: A、人有鲲鹏志; 国呈龙虎姿; B、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2、宽对:即格律要求比较宽松或有所变通、对仗不太工整的对联或联句。 3、巧对:亦称“妙对”,即对仗颇为巧妙独特、或突出运用了某些特殊技巧的对 联或联句(如果同时比较工稳的话,又可称工巧对)。如: A、身轻担重轻挑重;B、望江楼,望江流,望江楼上望江流,江楼千古,江流千古; 脚短路长短走长。 观水洞,观水动,观水洞下观水动,水洞万年,水动万年。 4、绝对:亦可称“绝妙对”,对联中所谓的“绝对”有两重意思: 一是指对联在技巧上用词上空前绝后的好,甚至无与伦比的地步,类似“巧对”。 例如: 掩门推出窗前月 投石冲开水底天 嫂扫乱柴呼叔束 姨移破桶叫姑箍 风起大寒霜降屋前成小雪 日照端午清明水底见重阳二是指联中的出句奇巧新颖到无人对出的地步,常被人称为绝对(或称片玉)。如: 游西湖提锡壶锡壶掉西湖惜乎锡壶 据说苏东坡主政杭州时,某日与友人携歌女游西湖,一歌女提着一把锡壶给东坡斟 酒,不慎将壶掉入湖中,席间有人触景生情,当即撰出下联,请东坡对上联,东坡一时 语塞。 再如:北宋大诗人,书法家黄庭坚少年时乘船离开江州(今九江)赴苏杭出游,船 家素闻其为当地才子,吟一上联“驾一叶扁舟,荡两只桨,支三片篷,乘四面风,载五、 六客,过七里滩,到八里湖已十里”欲试其才气,黄沉思再三,终不能对。 当然,宽对、工对、巧对、绝对之间,并无截然之界限。 三、根据上下联之间的内容对应关系分类: 大多数对联上下联之间的内容对应属于互相衬托的关系。这种衬托或者是从相同的 角度互相映衬、互相补充(即所谓“正对”),或者是从相反的角度互相反衬、互相对照 (即所谓“反对”)。通俗地说,正对即上下联立意相近,反对即上下联立意相反。还有 少数对联上下联之间的内容对应属于互相衔接的关系(即所谓 “流水对” , 或称 “串对” )。 1、正对 所谓“正对”,又称“同类对”。就是上下联的内容 为关联,互为补充,都具有“一面性”的特点。 。比如: A、春水接天长,一网收来鱼满载; 东风吹地暖,千锄种下谷盈仓。 B、奇石尽含千古秀; 好花长占四时春。 表达同一个主题,它们互23 2、反对 所谓“反对”,即上下联的内容相反,它们互相映衬,对立统一,把主题表现得更 为深刻、鲜明,引人注目,形成对照,使楹联具有强烈的艺术效果,从而给人以深刻的 印象。比如: A、青山有幸埋忠骨; 白铁无辜铸佞臣。 3、串对 所谓“串对”,又叫“流水对”。即上下联意思相承,把一个意思分成两句话来说, 上下联紧密衔接,联贯而下的联语。上下联两个分句共同构成一个复句,上下联存在一 种连贯、递进、选择、转折、因果、假设、条件、目的等复合关系。 如: A、要想着收咱失地; 别忘了还我河山。 四、根据写作技巧分类 机巧联是指比较突出趣味而相对不太注重形式的对联。重在追求趣味,特别求一个 “巧”字,下面大家来欣赏一下几种主要的机巧联: 1、拆字联。如: A、鸿是江边鸟; 蚕为天下虫。 2、合字联。如: A、此木为柴山山出; 因火成烟夕夕多。 A、莲子心中苦; 梨儿腹内酸。 再如: 因何(荷)能获藕(偶) 有杏(幸)不须梅(媒) 猫儿竹下乘凉,全无暑(暑)气 蝴蝶花间向日,更有风(蜂)来 B、因火成烟若不撇开终是苦; 少女为妙大来无一不从夫。 B、两舟竞渡,橹速(鲁肃)不如帆快(樊哙) ; 百管争鸣,笛清(狄青)难比萧和(萧何) 。 B、潘氏名门,有水有田还有米; 何家大族,添人添口又添丁。 B、一失足成千古恨; 再回头是百年身。 C、莫愁前路无知己; 西出阳关无故人。 B、横眉冷对千夫指; 俯首甘为孺子牛。以上楹联,上下联的命意顺承连串,均有珠联壁合、一气哈成之妙。3、谐音联(即借同一个音的字来入联,但含有另一个字的意义) 。如第一副联借“莲”代“怜” ,借“梨”代“离” ;第二幅联也是利用谐音编成。4、回文联(有两种情况:一是下联从尾字起读,联句和上联一样,二是上、下联 分别从头读到尾和从尾读到头联句都一样) 。如: A、居然天上客; 客上天然居。 B、雾锁山头山锁雾; 天边水尾水连天。5、藏尾隐字联: (省去下联的后一部分) 。如:24 A、醉翁之意; 君子之交。B、一二三四五六七; 孝悌忠信礼义廉。第一副对联上联省去 “不在酒” ; 下联省去 “淡如水” ; 第二幅对联的上联隐去 “八” , 意为“忘八(王八) ” ,下联隐去“耻” ,暗指“无耻” 。 6、叠字联。如: A、莺莺燕燕翠翠红红处处融融恰恰; 雨雨风风花花草草年年暮暮朝朝。 7、同字异音联。如: 长长长长长长长(cháng zhǎng cháng zhǎng cháng cháng zhǎng) 长长长长长长长(zhǎng cháng zhǎng cháng zhǎng cháng cháng) 8、同旁联。如: ★琴瑟琵琶八大王,王王在上◇大木森森,松柏梧桐杨柳 湛江港清波滚滚 魑魅魍魉四小鬼,鬼鬼犯边 9、拟声联。如: 普天同庆,庆得自然,庆庆庆,当庆庆,当庆当庆当当庆; 举国齐狂,狂到极点,狂狂狂,懂狂框,懂狂懂狂懂懂狂。 (注: “当庆”是四川民间哀悼死者的器乐声; “懂狂”则是民间杂耍的锣鼓声。 ) 还有一副拟声联,联语很富生活情趣,是一种善意的取笑。 山童采栗用箱接,劈栗扑簏; 野老买菱将担倒,倾菱空笼。 10、哑对联 狗啃河上骨; (狗啃和尚骨) 水流东坡诗。 (水流东坡尸) 此联说的还是佛印和苏东坡的斗智趣事,这是谐音联,也是哑对联。 11、玻璃对 所谓的“玻璃对” ,即所用的每个字都左右对称,从玻璃里看这些字都是一样的。 当然个别字不要求很严格,比如第一对中“云”字的捺笔、 “开”字的左撇。玻璃对在 平仄对仗方面的要求不特别严格,以注重用字的技巧为上。如: 云山开话本 图景共文章 山中日出 水里风来 山水林田,至营口宜赏美景 桑蚕米果,出盖县富甲关东 日暮相关何处是; 古来征战几人回。 上联集崔颢的《黄鹤楼》中“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下联集王翰的 亲朋其喜全堂喜 凤凰同心不二心 细水淼淼,江河溪流湖海 渤海湾浊浪滔滔 B、重重叠叠山,曲曲环环路; 高高下下树,叮叮咚咚泉。12、集句联:集诗句是集句联中最为普通的做法。如:25 《凉州词》中“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 再看用毛泽东词和周恩来诗句集成的联,不管是从音律上,还是从对仗上,都对得 十分贴切、自然,而且感情贯通,浑成一体,不失为奇绝之作。 不到长城非好汉; 难酬蹈海亦英雄。 13、嵌名联(把人名或地名嵌入对联中) 。 此种联句在今后的应用性比较强,因此应将常见“格”记下来。 1、金 马玉堂从此始;山 明水秀庆其昌; (金山) (鹤顶格) . . 2、树赐 广原千里碧;花芳 沃野万重春。 (赐芳) (燕颔格) . . 3、日辉琼 阁江山丽;诗赋兰 亭翰墨香。 (琼兰) (鸢肩格&又名鹿颈格&) . . 4、此地之凤 毛麟角;其人如仙 露明珠。 (凤仙) (蜂腰格) . . 5、培才需具温 柔德;毓秀更怀纯 朴心。 (温纯) (鹤膝格) . . 6、灯前勤读春秋 句;庭上远观日月 辉。 (秋月) (凫顶格) . . 7、任事者必当实学 ;谨言人每有奇文 。 (学文) (雁足格) . . 8、金 马扬蹄抒远志,玉龙接力展鸿图 。 (金图) (魁斗格) . . 五、根据应用分类: (一) 、门联 1、春联 A、风调雨顺农家乐; 国泰民安大地春。 2、行业联 商用:生意兴隆通四海; 财源茂盛达三江。 文教:上场应念下场日; 看戏无非做戏人。 农业:汗洒田园五谷秀; 锄描大地万里春。 3、婚联 A、玑珠盈室红莲秀; 鸾凤和鸣紫气来。 4、丧联: A、日落西山看不见; 水流东海永无回。 (二) 、装饰联 B、春雨梨花千古恨; 秋风桐叶一天愁。 C、百年事业浑如梦; 一世勤劳化作尘。 B、凤翔鸾鸣春正丽; 莺歌燕舞日初长。 C、一岭桃花红锦绣; 万盏银灯引玉人。 工 服务业:过客相逢应住宿; 征途到此便为家。 业:江山万里春光艳; 厂矿千军气势宏。 ??????????? ??????????? B、宇宙无限道为至; 人生有涯德尚先。 C、和谐佳苑春常在; 幸福户庭寿永延。26 装饰联一般应用在风景、名胜、古迹、亭、台、楼、阁、祠、寺、书斋、案头等, 此不赘述。 (三) 、交际联 交际联指送人的对联、寿联、喜联、庆典、题赠、哀挽联等 1、寿联: 陈秉立贺冰心八十寿 冰雪聪明昭静婉; 心胸爽朗透晶莹。 2、贺联: 贺婚: 贺迁居: 贺生子: 贺生女: 绕庭尽是临风玉; 照室争看八掌珠。 碧沼荷花开并蒂; 承泽上楼楼更上; 庭前兰吐芳春玉; 红缸箫侣结同心。 乐天居易易安居。 掌上珠生子夜光。 3、庆典 A、艺苑奇葩争芳斗艳; 文坛妙笔推陈出新。 4、题赠 题赠联属于社会交往的范畴,题赠联的内容又多属共勉、治学、警世、言志等方面。 如: 共勉: 治学: 警世: 言志: 宝剑锋从磨砺出; 书山有路勤为径; 晨钟暮鼓警醒世间名利客; 吃得苦中苦; 梅花香自苦寒来。 学海无涯苦作舟。 佛号经声唤回苦海迷路人。 方为人上人。 5、哀挽 A、日落西山看不见; 水流东海永无回。 (四)哲理联 哲理联一般有上书写为人处世,激发上进的格言警句、治学、治家、勤政等抒情言 志的内容。如: 治学联: 1、要求真学问; 莫做假文章。 处世联: 1、让人非我弱; 得志莫离群。 修养联: 2、忍一时风平浪静; 退半步海阔天空。 2、黑发不知勤学早; 白头方悔读书迟。 B、风凄暝色愁杨柳; 月吊宵声哭杜鹃。 B、红梅献瑞祝新店; 瑞雪拥祥贺启门。27 1、三思方举步; 百折不回头。 勤政联: 1、任怨任劳挑重担; 全心全意为人心。 治家联: 1、勤俭黄金本; 诗书丹桂根。 六、根据节令分类: (1)春节: A、好景年年好; 新春岁岁新。 (2)元宵节: A、放手擎明月; 开心乐元宵。 (3)清明节: A、继往开来追壮志; 光前裕后慰英灵。 (4)端午节: A、绿艾悬门添藻彩; 青蒲注酒溢芬芳; (5)七夕节: A、桥填五夜来喜鹊; 河渡双星会牛女。 (6)中秋节: A、半夜二更半; 中秋八月中。 (7)重阳节 A、步步登高开视野; 年年重九胜春光。 (8)元旦节: A、元旦人同乐; 神州地共春。 (9)妇女节:2、宁静而致远; 淡泊以清心。 2、诚挚爱民永作仆; 清廉勤政不徇私。 3、传家有道惟存厚; 处世无奇但率真。2、忍与和治家上策; 勤与俭创意良规。B、春入春门春不老; 福临福地福无疆。 B、雪月梅柳开春景; 花灯龙鼓闹元宵。 B、睹物思亲常入梦; 训言在耳尽萦怀。 B、石榴映红日千门喜庆; 鼓乐催龙舟万水欢歌。 B、牛女二星河左右; 参商两曜斗西东。 B、人逢喜事精神爽; 月到中秋玉镜明。 B、劝君一醉重阳酒; 邀月同观敬老花。 B、元起于一一心创业; 旦即是朝朝气如春。28 A、良辰三八景; 妇女半边天。 (10)植树节: A、造林植树山川秀; 种草栽花庭院香。 (11)劳动节: A、克勤称美德; 劳动最光荣。 (12)青年节: A、当青年健将; 学时代英模。 (13) 、儿童节: A 、祖国新花朵; 未来小主人。 (14) 、建党节: A、红日千秋照; 神州万代红。 (15) 、建军节: A、八一军旗红海宇; 万千劲旅壮河山。 (16) 、教师节: A、巧匠呕心琢美玉; 严师沥血育英才。 (17) 、国庆节: A、山河十月秀; 祖国万年春。B、中华巾帼多奇志; 当代女流更胜男。 B、青山林茂千重翠; 碧野果丰万树金。 B、五律高鸣歌道喜; 一堂大庆雁来朝。 B、莫让韶光付逝水; 宣将烈火燃青春。 B、幼苗逢雨百花艳; 新树度春万木荣。 B、政策英明开盛世; 党风纯正惠民心。 B、光荣传统光荣史; 钢铁长城钢铁兵。 B、三尺讲台连广宇; 一片丹心育春苗。 B、祖国江山千里锦; 人民事业万年长。29 第九章 对联的修辞手法一、比喻 比喻就是打比方。即用有类似点的某事物来比作想表达的某事物,这样的表达能使 表达内容更生动鲜明。比喻有三种:明喻、暗喻、借喻。如: A、两岸如剑立; 一江似瀑悬。 (明喻) 二、比拟 比拟是根据需要把物拟做人或把人拟作物来描写, 物拟人称为拟人, 人拟物称拟物。 如: A、绿柳舒眉观新岁; 红桃开口笑丰年。 (拟人) 三、夸张 故意扩大或缩小客观事物的形貌, 使其本质特征更加明显。 细分为扩大和缩小。 如: A、酒闻十里春无价; 醉买三杯梦亦香。 (扩大) B、花锦堆云香燕垒; 柳丝回韵织莺帘。 (缩小) B、慈竹当风空有影; 晚萱经雨不留香。 (拟物) B、谷乃国之宝; 民以食为天。 (暗喻) C、严父肩挑日月; 慈母手转乾坤。 (借喻)四、排比:排比是结构相同,意思相关,语气一致的三个或三个以上的词组成句子 成串地排列起来的长句。使用排比法,要注意事物的排列顺序,或按空间方位、事物主 次轻重为序。如: 颇有几分钱,你也求,我也求,他也求,给谁是好? 不图一点事,朝也拜,日还拜,夕还拜,让鬼为难。 五、对比:对比是把两个相反的事物,或者一个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并列在一起, 加以比较,用来突出主题的修辞方法。如: A、事遇顺时须冷静; 身临逆境要从容。 B、刚人易怒,悔于事后; 柔者善思,利在行前; C、贪心自扰; 寡欲常安。六、双关:使一个句子同时表达两种意思,一种是表面的,另一种是隐藏的。如: A、因荷而得藕; 有杏不须梅。 七、衬托30B、清风有意难留我; 明月无心自照人。C、预测风云方下海; 不知深浅莫印 衬托在楹联写作中,通常有两种,一种是侧面衬托,一种是反面衬托。如: A、进门触目闻香馋诞欲滴; 出店挺腰喘气饱嗝连声。 (侧衬) 八、反复 反复不是简单重复,而是为了强调某种意思,同一词或短语反复出现。如: A、年难过,年难过,年年难过年年过; 事无成,事无成,事事无成事事成。 九、设问 设问是一种先自己提出问题,然后自己作答的修辞方法,在对联中,设问有上联或 下联中自问自答的;也有上联问下联的形式。如: A、何物动人,二月桃共八月桂; 有谁益我,三更灯火五更鸡。 十、反问 反问是无疑而问。目的在于加强语气,用疑问句形式来表达所确定的意思。反问不 需回答,答案就在问句中。如: 一桌子点心,半桌子水果,哪懂民间疾苦? 两点钟开会,四点钟集合,岂知革命精神? 十一、顶针 顶针是对联中每一词组的最后一个字和下一句的第一个字相同。如: A、空中腾雾,雾成云,云开日见; 水上冻冰,冰积雪,雪上加霜。 十二、借代 借代是借某一事物来代替另一事物。如: 民生有患多硕鼠; 倭寇无端惹睡狮。 十三、双关 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利用汉字形、音、义的某些特点使语句关联一明、一暗双重 意思,明为辅而暗为主,言在此而意在彼此,此谓之“双关” 。双关的使用能使作品的 内容表达得更含蓄巧妙,耐人寻味。双关有三种: 1、同音(谐音)双关:31B、半天飞瀑晴如雨; 终古寒潭夏变秋。 (反衬)B、南通州,北通州,南北通州通南北; 东当铺,西当铺,东西当铺当东西。B、问大士缘何倒坐? 恨凡夫不旨回头。B、蚕作茧,茧抽丝,丝编绸缎; 兔生毫,毫作笔,笔写文章。 A、东边日出西边雨; 道是无晴却有晴。 (“晴”关“情”) 2、同字双关:B、师姑田里担禾上(和尚) 美女堂前抱绣裁(秀才)眼前一簇园林,谁家庄子; 壁上几行文字,哪个汉书。 “庄子”既指“庄宅”,又关书名《庄子》 ;“汉书”既谓“汉子书写”,又关书 名《汉书》 。 3、意义双关 且看陈寅恪题重庆“防空洞”趣联: 见机而作 入土为安 上下联均用成语,但都是“指桑说槐” , “见机而作”本谓抓住时机行动,此处却双 关“见敌机来轰炸即躲入防空洞”之意; “入士为安”本是一句劝慰丧家用语,这里却 双关“进入防空洞才安全”之意。真可谓寓庄于谐,妙趣横生。32 第十章 对联的禁忌在对联写作过程中,我们经常会犯一些《联律通则》 (修订稿)明确规定要忌避的 错误,这些错误在前面的内容中,我们也零零碎碎,多多少少有讲过了。为了让大家避 免在创作对联中有违这些禁忌,我们现在再归纳整理复习一下:除了不犯字数、平仄、 词性、结构等方面的错误外,我们还要注意如下几点禁忌: 1、忌合掌 如果把我们的左右手合到一起,你会觉得左右手没什么区别,对联中的“合掌”就 是取这意思。对联中的“合掌”是指上下联的主要词语或句子的意思雷同。因为对联一 般都很短小,要求每个词语都要表达不同的、丰富的内容,如果合掌了,那对联表达的 意思就减少了。如: A、喜喜欢欢迎奥运; B、高高兴兴庆新年。 神州千古秀; 赤县万年春。第一联中“喜喜欢欢”与“高高兴兴”合掌;第二联中“神州”与“赤县” 、 “千古 秀”与“万年春”的意思也基本相同,这就属于句意合掌。 其它合掌的对联: (1) 、苦练天天向上; 勤学日日进增。 2、忌三平尾和三仄尾 “三平尾”指的是平声结尾的句子(下联)末尾三个字都是平声,也叫“三平调” 。 “三仄尾”指的是仄声结尾的句子(上联)末尾三个字都是仄声。 例如: 艳阳照大地 (三仄尾) 粉笔由谁写好字 (三仄尾) 奥运金牌创纪录 (三仄尾) ... ... ... 春色来人间 (三平尾) 雪花让我吟新诗 (三平尾) 神州健将开心怀 (三平尾) ... ... ... 3、忌孤平或孤仄 “孤平”与“孤仄”是指五言以上联句中的上、下联句扣掉末字,属“平”的字或 属“仄”的字只有一字的句子。这一问题《联律通则》 (修订稿)没有规定,但在格律 诗中有要求。其实出现“孤平”或“孤仄”的情况是因为忽视了对联中“二字而节” 、 平仄交替的原则。例如: (1) 、锦宅添春色; 新居焕 华光。 (下联犯孤仄) . 4、忌不规则重字 (2) 、绿水含 紫气; (上联犯孤平) . 青山衍 春光。 (下联犯孤仄) . (2) 、旭日空中挂; 朝阳天上升。 (3) 、晨昏三叩首; 早晚一炉香。所谓的不规则重字,就是指对联中有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字,违反对联的规则,出现 重复的现象。不规则重字又分为上下联句同位置和不同位置重字两种情况。如:33 (1) 、同位重复。如: 百 年恩爱双心结; . 百 里姻缘一线牵。 ( “百”字在上下联中同位重复) . (2) 、不同位重复。如: A、蛇舞阳春 天溢彩; . 马弛盛世地逢春 。 ( “春”字在上下联中不同位重复) . B、门前流水花 千树; . 山后飞花 竹万竿。 ( “花”字在上下联中不同位重复) . 但是,对联中有几种情况是允许重字的: (1) 、上、下联同位置的字: 个别虚词比如“之” 、 “而” 、 “以” 、 “者” 、 “哉” 、 “焉”等,当它们不处在要求平仄 分明的第 2、4、6 字的位置上,上下联对应位置是允许重复的,如: 常作雷霆之 怒; . 又发龙虎之 威。 . (2) 、上下联不同位置重复的。如: 一人千古; 千古一人。 除此之外还有几种特殊情况也允许重字,不作另述。 5、忌古今声混用 这一问题在前面已经学过, 这里就不重复。 简单说就是在一幅对联中要么全用古声, 要么全用今声,不能有的字用古声,有的用今声。如: 年轻偏有报国 志; . 权重常存造福 心。 . 上联“国”字按今声,为平声,下联按“福”古声,为仄声。这样今古混用是不允 许的。当然,这里需说明的是,如果全用现代汉语的声调创作,一般应注明“新韵” 。34 附录(一) 联 律 通 则中国楹联学会引言楹联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独立文体之一,具有群众性、实用性、鉴赏性、久 盛不衰。楹联的基本特征是词语对仗和声律协调。 为弘扬国粹,我会集中联界专家将千余年来散见于各种典籍中有关联律的论 述,进行梳理规范,形成了《联律通则(试行)》。在一年多的试行实践基础上, 又吸纳了各方面的意见进行修改,制订了《联律通则》(修订稿)。现经中国楹 联学会第五届第十七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予以颁发。第一章 基本规则第一条 字句对等。一副楹联,由上联下联两部分构成。上下联句数相等,对 应语句的字数也相等。 第二条 词性对品。上下联句法结构中处于相同位置的词,词类属性相同,或 符合传统的对仗种类。 第三条 结构对应。上下联词语的构成,词义的配合,词序的排列,虚词的使 用,以及修辞的运用,合乎规律或习惯,彼此对应平衡。 第四条 节率对拍。上下联句的语流一致。节奏的确定,可以按声律节奏“二 字而节”,节奏点在语句用字的偶数位次,出现单字占一节;也可按语意节奏, 即与声律节奏有异有同,出现不宜拆分的三字或更长的词语,其节奏点均在最后 一字。 第五条 平仄对立。句中按节奏安排平仄交替,上下联对应节奏点上的用字平 仄相反。单边两句及其以上的多句联,各句脚依顺序连接,平仄规格一般要求形 成音步递换,传统称“平顶平,仄顶仄”。如犯本通则第十条避忌之( 3 ),或影 响句中平仄调协,则从宽。上联收于仄声,下联收于平声。 第六条 形成意联。形式对举,意义关联。上下联所表达的内容统一于主题。35 第二章 传统对格第七条 对于历史上形成的且沿用至今的属对格式,例如,字法中的叠语、嵌 字、衔字,音法中的借音、谐音、联绵,词法中的互成、交股、转品,句法中的 当句、鼎足、流水等,凡符合传统修辞对格,即可视为成对,体现对格词语的词 性与结构的对仗要求,以及句中平仄要求则从宽。 第八条 用字的声调平仄遵循汉语音韵学的成规。判别声调平仄遵循近古至今 通行的《诗韵》旧声或现代汉语普通话的今声“双轨制”,但在同一联文中不得 混用。 第九条 使用领字、衬字、介词、连词、助词、叹词、拟声词,以及三个音节 及其以上的数量词,凡在句首、句中允许不拘平仄,且不与相连词语一起计节奏。 第十条 避忌问题。( 1 )忌合掌。( 2 )忌不规则重字( 3 )仄收句尽量避免尾 三仄;平收句忌尾三平。第三章 词性从宽范围第十一条 允许不同词性相对的范围大致包括: ( 1 )形容词和动词(尤其不及物动词); ( 2 )在以名词为中心的偏正词组中充当修饰成分的词; ( 3 )按句法结构充当状语的词; ( 4 )同义连用字、反义连用字、方位与数目、数目与颜色、同义与反义、同 义与连绵、反义与连绵、副词与连词介词、连词与介词与助词、连绵字互对等常 见对仗形式; ( 5 )某些成序列(或系列)的事物名目,两种序列(或系列)之间相对,如, 自然数列、天干地支系列、五行、十二属相,以及即事为文合符逻辑的临时结构 系列等。 第十二条 巧对、趣对、借对(或借音或借义)、摘句对、集句对等允许不受 典型对式的严格限制。第四章 附则第十三条 本通则作为楹联创作、评审、鉴赏在格律方面的依据。由中国楹联 学会解释。 第十四条 本通则自 2008 年 10 月 1 日起施行。2007 年 6 月 1 日公布的《联律 通则(试行)》同时废止。36 附录(二) 《今平古仄检索表》A B C D E F G H J 啊 凹 八 捌 拔 跋 魃 白 剥 薄 雹 逼 鼻 骠 憋 鳖 别 蹩 拨 钹 钵 勃 渤 博 搏 膊 脖 帛 钹 薄 泊 驳 伯 箔 舶 擦 插 嚓 察 拆 吃 出 糙 哧 碴 捶 戳 撮 答 搭 达 得 德 滴 狄 荻 迪 的 涤 敌 笛 镝 跌 迭 谍 堞 牒 蝶 叠 督 毒 独 读 渎 犊 黩 咄 掇 夺 度 铎 额 发 乏 伐 筏 罚 阀 佛 弗 拂 伏 服 幅 福 辐 袱 蝠 匐 鸽 割 格 革 圪 胳 隔 葛 嗝 膈 蛤 阁 估 骨 刮 郭 聒 国 蝈 帼 喝 合 盒 盍 核 涸 劾 阖 貉 黑 忽 惚 鹄 斛 滑 猾 混 豁 活 劐 击 迹 圾 积 屐 绩 缉 激 及 汲 级 极 圾 笈 岌 吉 即 亟 急 疾 蒺 楫辑 戢 棘 集 瘠 籍 藉 夹 浃 荚 铗 颊 脚 嚼 结 接 揭 孑 节 杰 劫 诘 洁 颉 桀 揭 碣 竭 捷 结 杰 截 睫 究 赳 掬 鞠 桔 局 菊 橘 决 抉 珏 角 绝 倔 掘 崛 撅
厥 獗 爵 嚼 攫 谲 孑 菌 K L M N 0 P Q R S T W X Y Z 磕 咳 磕 瞌 勘 壳 哭 窟 诓 拉 邋 勒 疗 溜 噜 捋 妈 抹 没 谜 乜 膜 捏 噢 拍 劈 霹 枇 撇 瞥 泼 泊 扑 仆 璞 七 戚 柒 漆 掐 切 曲 屈 缺 阙 如 茹 儒 撒 塞 杀 刹 铩 煞 勺 芍 舌 折 失 湿 十 什 失 虱 抒 石 识 实 食 拾 蚀 叔 淑 菽 孰 塾 熟 赎 刷 摔 说 俗 缩 塌 踏 剔 踢 贴 凸 秃 突 脱 拖 挖 屋 玩 喔 夕 汐 吸 昔 惜 析 淅 息 熄 悉 锡 膝 蜥 晰 习 席 袭 瞎 呷 匣 侠 峡 狭 辖 狎 暇 歇 蝎 协 胁 挟 楔 削 戌 薛 穴 学 压 押 鸭 叶 噎 一 壹 揖 阴 荫 滢 壅 淤 约 曰 晕 匝 扎 杂 砸 凿 责 则 泽 择 贼 札 咋 脏 凿 泽 责 贼 闸 铡 炸 轧 摘 着 宅37 折 哲 蛰 螫 辙 踯 汁 只 织 执 直 值 殖 植 掷 侄 职 粥 轴 妯竹 竺 烛 逐 筑 拙 卓 桌 捉 灼 酌 茁 躅 镯 酌 啄 琢 着 浊 斫 濯 综卒 族 足 昨 作 另外,在汉语中还有一些平仄两读的字,我们在使用中要注意其语境情况,加以区 别判断。如: 中(平)心、打中(仄) ; 分(平)开、名分(仄) ; 中间(平) 、间(仄)隔; 长江(平) 、长(仄)大; 附注: 重(仄)量、重(平)新; 观(平)望、寺观(仄) 宣传(平) 、传(仄)记; 作为(平) 、因为(仄) 衣冠(平) 、冠(仄)军 调(平)和、声调(仄) 应当(平) 、上当(仄)和(平)平、和(仄)曲; 行(平)走、德行(仄) ;正(平)月、正(仄)义; 称(平)呼、对称(仄)今平古仄辨别法古时的入声字已不复存在,它已分别派入现代四声中去了。过去分辨“古四声”有 一歌诀: “平声平道莫低昂,上声高呼猛烈强,去声分明哀远道,入声短促急收藏。 ”要 分辨今平古仄声,对初学者而言是个难点。古入声字如果现在读上声和去声(即第三、 四声) ,古今皆读为仄声。如果古入声字现在读为阴平和阳平(即第一、二声) ,只要能 把现“阴平、阳平”中的古入声字归为仄声就可以了。所幸的是,闽南话很好地保留了 古中原的发音方式,被称为“活化石” 。因此,根据入声字的发音方式,可以把阴平、 阳平的字翻译成闽南语,这样能有效帮助判断该字是否为入声字。比如“沙”字,用闽 南话发音,若是发音延长时音尾可以很好地保留“ā”的发音,听上去就是第一声或第 二声,这说明他就是平声,再比如“结” 、 “发” ,用闽南语发音时声音急促且很快收声, 或者发出的是第四声,说明它就是入声字。现在提供一些更为具体的辨认方式: 1、抓住声韵特点,甄别取舍。 按现代普通话的读法来衡量,古入声字有以下几个特点: (1) 、普通话平声里,凡声母为 b、d、g(不送气塞音)和声母为 j、z、zh(塞擦 音) ,除个别字外,都是古入声字。前者除“甭” 、 “雹”外,其余如“白、达、得、狄、 夺、格、隔、国”等都是古入声字;后者如“级、击、集、凿、直、杂、辙、浊”等都 是古入声字。 (2) 、普通话读音为 fa、fo 的字,都是古入声字。如“发、佛、罚、法、拂、伐” 等。 (3) 、普通话里,凡韵母为 ue 的字,除“瘸、嗟”外,其余都是古入声字,如“学、 血、约、觉”等。 (4) 、普通话声母为 b、p、m、d、t、n 与韵母 ie 相拼的;声母为 k、zh、sh、r 与38 韵母 uo 相拼的;声母为 d、t、n、l、z、c、s 与韵母 e 相拼的,除个别字外,都是古 入声字。前者如“别、跌、牒、耋、贴、涅”等;再者如“卓、茁、灼、濯、说、酌” 等;后者如“得、德、责、泽、择”等。 2、依据偏旁,类推裁定 汉字约 60%都是形声字,依据形声字的声符去类推裁定。例如: 已知“白”为入声字,则可推知“柏、伯、帛”等字也为入声字; 已知“失”为入声字,则可推知“迭、跌”等字也为入声字。 其它从“甲”可知“鸭、押、胛”等,从“舌”可知“活、敌”等。 3、数目类推,多为仄声 数目之类的字有“零、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万、 亿、兆、赫”等 17 个数目字中,只有“零、三、千”为平声字,其余都是仄声字。其 中“一、七、八、十”归入平声的原是入声字。39 附录(三) 古今对语精选― 言 A 爱―嫌 B 白―青 齿―唇 淡―浓 恶―凶 泛―栖 阁―台 户―窗 疾―徐 酒―茶 看―听 浪―波 马―牛 南―北 浅―深 百―千 创―开 D 德―恩 耳―心 F 吠―鸣 共―同、齐 绘―描 假―真 旧―新 口―心 李―桃 帽―衫 女―儿 Q 巧―乖 曲―歌 犬―猫 缺―圆 废―兴 古―今 会―能 简―繁 矩―规 否―能 G 国―家 H 火―灰 J 俭―勤 巨―微 K 可―堪、能、宜 L 礼―诗 美―嘉 两―三 M 目―眉 N 密―疏、稀 露―霜 乐―悲、哀 见―闻 涧―溪 尽―皆 后―前、先 海―江、河、山 福―灾 富―贫 地―天 都―全 E 短―长 柏―松 必―须 C 贬―褒 变―成40 R 让―争 色―声 实―虚 暑―寒 炭―薪 外―中 下―高 辱―荣 塞―通 识―知 舜―尧 眺―登 W 望―思 夏―春 武―文 巷―街 舞―歌 X 啸―吟 Y 要―需 业―功 易―难 异―同 Z 窄―宽 主―宾 植―栽 壮―衰 只―双 浊―清 治―安 子―孙 智―愚 醉―醒 重―轻 正―欹、斜 竹―丝 止、坐―行 义―仁 有―无 遇―逢 雨―云、晴 咏、颂―吟、歌 性―情 雪―风 喜、乐―忧、悲 笑―言、嘲 弱―强 S 瑟―琴 始―终 送―迎 善―慈 是―非 速―迟 T 少―多 似―如 损―增 涉―临 士―儒 是―为、当 圣―贤 授―传 水―泥、沙、山作、做―当、为 二 A 爱撒―情倾 安在―犹存 奥运、圣火―福娃 B 白鹤―青鸾 宝殿―灵山 北苑―南薰 碧玉―青钱 博古―通今 不改―难移 步月―梯云 白犬―苍鹰 宝马―香车 北岳―西湖 碧渚―青山 博览―畅游 不怕―何妨 笔架―书签 柏叶―松花 北海―南天 笔底―毫端 庇护―祈求 薄酒―香茗 不忘―长思 半径―圆心 爆竹―华灯 碧草―苍苔 便是―即为 伯乐―园丁 不为―单求 宝岛―神州 北野―东郊 比翼―双飞 播撒―弘扬 不待―何须 不厌―犹能 言本色、秉性―真情、新功榜首―鳌头、冠军遍地―当空、满园碧水―丹崖、丹山、蓝天41 C 惨矣―悲哉 齿皓―唇红 此地―何年 出自―源于 草木―山川 创意―陈言 璀灿―峥嵘 除旧―立新 策划―安排 辞旧―迎新 翠馆―红楼 处世―为人 尘世―心灯 此处―今朝 彩笔―华章 崇尚―追求 沉醉―高吟 促进―弘扬 倡导―追求 赤日―苍穹采璞、抬贝―探骊、采珠 赤县―神州、苍生 大海―高山 淡泊―安恬 地北―天南 典范―楷模 叠翠―凌云 大道―前程、坦途超女、辣妹―靓妞、帅哥 创业―开基、投资 D 大手―长才 荡荡―巍巍 地阔―天开 道义―文章 斗室―蜗居 E 耳语―神交 F 二酉―三余闯将、壮士―英雄、英豪 处处―年年、时时大计―方针 党风―民意 地久―天长 道范―懦宗 蝶翅―蜂腰带翠―染香 到处―何年 地理―天文 德耀―灵扬 渡海―登山丹桂―红梅 大德―芳名 地暖―天寒 雕镂―琢磨 对月―临风 底线―大盘、穷途大地、大陆―长空对苑―联花、联坛发轫―扬帆 肺腑―心胸 风舞―龙翔 改革―创新 耿耿―昭昭 共盼―同歌 古往―今来 构建―弘扬 观弈―抚琴法雨―宗风 奋斗―钻研 凤翥―鹰扬反腐―崇廉 风扁―月圆 G返壁―还珠 风范―景观奉献―耕耘 富国―兴邦高举―劲吹 更要―尤需 共仰―同瞻 古训―新风 广域―重洋 桂叶―桃枝高尚―光荣 巩固―提高 高阁―远山 古韵―新声 桂冠―金牌 贵客―嘉宾高手―大师 共饮―同唱 构筑―提升 鼓劲―加油 桂楫―兰桡 国粹―家藏鸽哨―风铃 共祝―齐歌 古柏―苍松 股市―行情 规矩―方圆 园土―金瓯瑰宝―奇珍、珍稀 感受、体验―参观 翰墨―才情 海浪―山花 呵护―养成 何日―当年 花影―酒香国色―天香、仙姿 共建―齐飞、同书 H桂殿―兰宫、兰台 国策、国力―民心 号角―蓝图 浩瀚―巍峨 海色―山岚 虎将―鸿懦 画意―诗情 汉史―唐诗 浩浩―煌煌 何等―几多 虎踞―龙蟠 回首―举头豪气―激情 海晏―河清 何处―谁家 红瘦―绿肥 虎啸―龙吟好友―嘉宾 海雾―江风 海岛―山村 鸿爪―兔毫 画栋―雕粱42 华构―玉堂会意―知音慧眼―禅心皓月―丹曦、清风、华灯 互利、互信―双赢皓气―丹心、忠魂 后昆、后学―前贤、先贤 激浊―扬清 即是―无非 肩上―世间 涧水―池冰 金屋―玉堂 竞秀―争嫣 举世―环球 酒圣―诗仙 绝症―瑕疵 击剑―鸣琴 几百―三千 建设―经营 杰作―华章 锦屋―华堂 劲旅―新军 巨手―丹心 旧典―新型 俊杰―精英海表―中原、天涯 互爱、互助―相亲、相帮 J 吉祥―平安 济世―安邦 剑胆―琴心 结草―衔环 尽出―都归 九域―千秋 巨著―鸿篇 旧习―新风 俊彦―英才 巾帼―须眉、匹夫 K 科学―人才 旷野―平原 L 揽月―飞天 柳岸―桃源 绿草―青萍 落日―流霞 M吉宅―华堂 济业―匡民 剑客―琴师 节义―忠贞 尽是―莫非 九泽―三江 聚会―团圆 聚散―圆亏 骏马―灵蛇及第―登科 寂寂―悠悠 洞树―江云 金鼓―玉鞍 景仰―讴歌 久别―初归 久雨―新睛 崛起―腾飞 骏业―雄才教苑、画苑―文坛、联坛 开发―振兴 苦旱―甘霖 蜡炬―人梯 立德―为人 岭北―江东 绿绮―青峰 看水―听泉 快乐―平安 揽胜―寻幽 链接―包装 露重―烟微 绿竹―苍松就业―支农、兴农 可谓―堪称 魁首―状元 浪静―波恬 柳绿―桃红 绿井―丹亭 两制―三通 孔雀―杜鹃 克险―攻关 礼待―欢迎 陋室―茅庐 绿叶―红花 李苦―瓜甜里手―方家、行家 麦穗―禾苗 妙想―奇思 莫道―常思亮节―高风、丹心、丹衷 美满―祥和 民意―社情 脉脉―盈盈 N 美梦―真情 模仿―克隆 妙品―精华 抹黛―浮青美德―英名 民富―国强 莫忘―须知暮鼓―晨钟秘笈―奇书、珍本妙策―高招、宏文 能悟―应知 霹雳―虹霓 起凤―腾蛟 且要―还须明月―彩霞、彩五 年富―力强 P墨海、学海―书山、书林 酿酒―烹茶 纽带―平台 普照―长流 且看―当思片片―朵朵 气质―情怀 鹊噪―莺啼缥缈―婆娑 Q 潜伏―翱翔破土―参天 巧匠―能工启迪―传承、传播43气象、景色―风光 R 热土―寒宫 瑞雪―甘霖 塞北―江南 善政―新风 盛世―丰年 实业―金融 双手――肩 水浅―山深 似水―如山 仍是―依然 日暖―风和 S 塞雁―江龙 胜地―名园 师表―楷模 十载―八方 双塔―两堤 水秀―山明 松盖―花茵 三角―几何 胜利―成功 诗癣―画痴 抬翠―题红 水底―山尖 善战―能征 四处―八方 T 太白―小青 铁骨―丹心 脱俗―超凡 万遍―千番 往日―来年 文纬―武经 五典―三坟 务实―求真 泰斗―宗师 铁面―青天 探索―琢磨 痛饮―高歌 W 万古――时 为本―当先 问药―求医 五柳―三槐 万水―千山 伟大―平凡 屋角―檐牙 舞凤―飞龙 万岁―千秋 未必―如何 无日―几时 武略―文韬 古往―今来 畏友―亲人 无险―有惊 悟道―听禅 桃李―园丁 吐絮―含苞 天地―人间 吐艳―含芳 三界―十方 胜友―高朋 时尚―新潮 视野―心声 水面―山头 水远―山遥 岁月―春秋、韶华 善事―芳名 圣德―高风 时雨―惠风 试管―烧杯 书室―画堂 死守―严防 瑞草―灵芝 瑞气―春风 日日―年年、朝朝 日月―山河、旌旗善意―盛情、爱心水榭―山亭、山斋四海―五洲、重洋天地―山川、乾坤问鼎―夺标、领衔 X握手―连心、交心、扬眉物质、意志―精神 夕照―朝曛 喜悦―开颜 兴业―建言 学子―名师 蟋蟀―螳螂 夏日―秋霜 秀丽―妖娆 雷地―霜天 西湖―北岭 夏雨―春风 学海―书山 雪域―南疆 Y 雅韵―欢歌 燕语―莺啼 养性―陶情 邀月―拂云 烟锁―雪封 燕子―莺儿 仰望―纵观 野兽―山禽 艳丽―婀娜 雁塔―鸡窗 业绩―功勋 夜月―华灯 燕舞―莺飞 雁字―鱼书 夜市―春声 ―甲―千年 燕燕―莺莺 杨柳―莲荷 夜宴―春游 ―绝―双馨 习武―攻书 心想―事成 学界―儒林 喜见―欣闻 新府―古城 学艺―吟诗携手―并肩、同心旭日―慈云、和风学士、雅士―儒生、文人44 ―脉―同源 ―醉―千愁 屹立―长流 营造―振兴 永庇―长庥 有限―无涯 远近―高低 有影―无声 欲壑―贪泉 月影―霞光―派―无穷 益智―长生 逸气―清歌 饮誉―放歌 永泰―长安 有信―无私 远浦―遥岑 鱼跃―鹰飞 玉镜―冰壶 韵律―音符―气―同胞 意愿―心声 益友―良师 应有―必须 永在―远播 勇土―高人 愿做―甘当 雨脚―云头 月朗―风清 玉兔―金猴―任―何妨 义胆―忠肝 艺苑―文坛 映户―临窗 永镇―广施 有爱―无情 月殿―天宫 雨落―风临 月色―涛声 玉燕―金鸡 ―统―三通、重兴―日―何年 义正―辞严 银幕―彩屏 拥戴―赞扬 永驻―恒流 有吉―呈祥 玉瀑―潮音 宇宙―乾坤 月上―云行 云栋―瑶阶眼底―心头、眉尖 尧天―舜日、禹域 玉液―金波、琼浆 雨雪―风雷、雷霆 赞颂―讴歌演绎―弘扬、升华 奕奕、熠熠―铮铮 溢彩―生辉、含香 玉宇―琼楼、金瓯 Z 泽播―名扬 直尺―圆规 智水―仁山 着意―随心 总觉―犹如懿德―丰功、英名、仁风 有意―无情、无心 云气―江声、曙光 肇启―弘开 志士―仁人 重教―尊师 紫燕―黄鹂 做事―为人 蕴育―催开 折桂―追星 志向―情操 重理―轻文 自古―于今 祖国―家园造化―自然展示―宣传 只可―方能 治学―求知 琢玉―淘金 足底―眉边展望―回眸 展位―平台 真趣―大观 阵阵―声声 竹发―梅兄 煮酒―烹茶 滞后―超前 字正―腔圆 正气―歪风、廉风治国―兴邦、安邦主角、偶像―明星紫气―彤云、清风三 言 A 安瀚海―佑苍生 B 奔四化―盼三通 财源广―喜事多 成大器―展宏图 城乡美―岁月新 筹良策―奔小康 除旧习―树新风 比翼鸟―连理枝、并蒂莲 C 常年绿―四季鲜 承美德―树新风 诚为本―德在先 酬宿愿―唱大风 传美誉―树丰碑 长作伴―永相亲 承夏雨―沐春风 重重喜―步步高 酬壮志―树雄心 创伟业―立新功 存逸韵―仰高踪 春意闹―彩云飞 创业史―幸福泉 春浩荡―福连绵 春花美―秋月圆 标典范―著文章 安社樱―定乾坤传捷报―竞风流、谱新篇春不老―乐无边、福无疆、月长圆45 春常在―福自多、国久安、国永昌 辞旧岁―庆新春、贺新春春光好―气象新 D春光羹―喜事多大手笔―高才生 登月路―上天梯 东风暖―气象新丹桂酒―腊梅诗 登云志―弄潮心 动地诗―航天曲 F当砥柱―息波澜 灯闪闪―月溶溶 都是爱―总关情独啸傲―共芬芳 多壮志―足风流 多逸趣―少闲言独角兽、双翼风凤―比目鱼芳草地―艳阳天 风习习―雨绵绵 孚民望―正世风 高格调―大襟怀 歌两制―盼三通 好男儿―真汉子 何处是―此地有 鸿图美―大业兴 黄金殿―白玉堂 开胜局―启新程 坎坷路―逍遥天 拦路虎―领头羊风光好―气象新 风雨客―笔耗人 复兴酒―发展歌 G 歌盛会―谱新篇 根基固―事业兴 H 合人意―顺自然 红日醉―彩云归 鸿图展―特色扬 惠万代―泽千家 K 开拓者―传播人 看龙起―听凤鸣 L 立伟业―振雄风风景线―里程碑 丰碑立―美誉扬风入袂―月盈怀 夫妻店―父子兵国兴旺―民富强歌盛世―奔前程过大年―开新局、开新宇 和平梦―幸福桥 红杏醉―黄花香 花似海―笔盈香 浑不觉―自先知 凯歌奏―捷报传 鲲鹏志―龙虎威 凌烟阁―得月楼 连理树―合欢花 M 梅蕊被―柳条舒 民心顺―国力强 N 留青史―探太空 龙胆草―马兰花 民致富―国腾飞 民心振―国运昌 花千树―福万家 花灼灼―草葺葺 花万树―果千枝 花并蒂―鸟双飞 堪养性―可陶情立壮志―抒豪情、树新风、谱薪篇 梅灿烂―草蒙茸 描画卷―写丹青 明月夜―杏花天 梅破蕊―柳垂丝 民心暖―国运昌 谋合作―促双赢谋幸福―铸辉煌、保平安 牛羊壮―稻谷香年年好―处处欢年年艳―节节高 P培俊秀―写人生培桃李―育栋梁46平安宅―和睦家平安至―福寿添 Q 千夫指―万众夸 千里马―九霄鹏 乾坤大―日月长 倾心血―育俊才 千花发―万象新 千家醉―万里红 清平乐―正气歌 求幸福―保平安 R 人第――世无双 人心乐―民意安 三尺剑―一床书 三江月―五岳西 山不断―水无涯 十分景――片春 舒雅韵―壮豪情 思统――盼团圆 太平日―如意春 桃源洞―紫竹林 天下福―世间春 万民颂―举世钦 文风盛―才子多 无限美―四时甜 心肠热―觉悟高 新视野―旧思潮 兴祖国―富人民 瞻界阔―胸襟宽 忆往昔―看今朝 盈大地―满神州 有志者―苦心人 昭日月―定乾坤 人俊秀―世升平 融春日―播惠风 S 三寸舌―九回肠 三千里―百万家 山川美―景色新 手挽手―心连心 树雄心―立壮志 T 谈两利―获双赢 腾飞志―奋发心 天下事―地球村 W 为家国―作栋梁 文明宅―幸福家 五色笔―十香词 新气象―好风光 兴百业―重三农 Y 扬美德―树新风 迎淑气―沐春风 盈瑞气―沐春风 Z 折桂客―簪花人 真境界―大文章 真君子―大丈夫 扬正气―刹歪风 迎旭日―带春潮 硬道理―真功夫 宜男草―益母花 鸳鸯浦―鹦鹉洲 鱼读月―鹤游天 魏晋骨―汉唐风 乌农巷―燕子矶 霞散绮―雪飞琼 新世界―旧山河 兴社稷―佑黎民 循国策―顺民心 虚心竹―傲骨梅 雄姿展―硕果添 胸间起―天上来 杏仁露―果粒橙 桃千树―柳万枝 天上下―水中央 通天路―探宝门 同―脉―共千秋 图大业―建新功 三都赋―七步诗 三星照―五福临 升平世―幸福春 舒瑞气―舞春风 双飞燕―合欢花 孙子策―祖生鞭 松郁郁―竹森森 随书影―夺桂冠 随春到―伴燕归 四海诵―五洲歌 人生路―孺心 人文美―翰墨得 千家醉―万里香 千山艳―万壑香 清暑殿―广寒宫 群玉圃―众芳亭 千钧力―万缕情 千枝秀―万里香 曲千首―歌百篇千家乐―万事兴、百业兴、百姓欢、万户春随天意―靠人谋、舒我心寻常物―巨丽珍、稀世珍摇钱树―致富花、聚宝盆47 真面目―黑心肠 铸精魂―扬特色中外事―古今书 追前辈―启后昆主旋律―新篇章 铸剑胆―扬琴心 四 言致富路―兴邦桥、思源心 摘星汉―魁斗人、攀桂人百花吐艳―万木争荣 半宵春雨―十里杏花 财源茂盛―生意兴隆 长留史册―永峙丰碑 春回大地―日暖神州 宠辱不计―得失无妨 大昌国运―小康人家 大千世界―小可乾坤 丹心报国―美德传家 东风荡荡―晓日瞳瞳 繁花似锦―健笔如椽 风华永茂―国运恒昌 功参造化―泽被生民 共谋大计―同奔小康 海棠经雨―湘竹含烟 河山共寿―日月齐辉 和音阵阵―谐韵声声 虹消雨霁―斗转星移 华灯飞彩―喜炮放红 煌煌大业―浩浩长空 积存后劲―抢占先机 教育为本―人才领先 九霄瞻仰―千里驰驱 几多志士―无尽风流 金鹏展翅―彩凤朝阳 九州共庆―六合同春 凯歌高奏―喜讯频传 廉明执政―清正为官 凛凛正气―巍巍高山班超投笔―王质观棋 包容日月―汇聚江河 彩屏有意―网络无形 出墙红杏―夹道绿槐 崇廉反腐―激浊扬清 雏鹰展翅―老骥奔蹄 大棚春早―小院花红 丹青耀彩―翰墨流芳 道德何在―天理难容 恶行人眼―公德离心 焚琴煮鹤―卖剑买牛 风云际会―日月争光 功昭日月―德炳乾坤 孤峰绝壑―远水遥岑 行行绿树―盏盏华灯 和平崛起―迅速腾飞 红梅吐艳―黄菊傲霜 鸿图大展―舜日长悬 华佗再世―扁鹊重生 辉煌业绩―壮丽人生 坚持气节―振奋精神 锦绣世界―辉煌人生 九州热土――曲春歌 江河行地―日月经天 旌旗映日―战鼓催春 九州如画―四季长春 凯歌阵阵―爆竹声声 两行雁字―一纸鱼书 灵光普照―瑞气环生板桥路上―茅店村前 不移矢志―难改初衷 长存抱负―足见胸襟 穿苔竹笋―缠树藤萝 春来眼际―喜上眉梢 春风满面―瑞气盈门 大千春色―五万莺花 丹青冶性―雅韵陶情 东西南北―春夏秋冬 国家稳定―世界和平 风光无限―吉庆有余 歌声婉转―舞姿翩跹 惠而有信―卓尔不群 国家富裕―社会安康 豪情似火―壮志凌云 和谐发展―诚信经营 虹光百尺―螺黛―痕 互帮互惠―相辅相成 寰球共盼―两岸同歌 挥毫泼墨―酹酒抒情 江山似画―岁月如歌 精心呵护―努力栽培 九州协力―万众同心 江山稳固―岁月甘甜 九天星斗―四海波涛 捐躯阵地―喋血沙场 康宁社会―豁达人生 两鬓银发―一片丹心 岭南胜景―塞北风光48 隆重上市―闪亮登场 孟林永茂―圣泽长流 名昭日月―德布乾坤 千年甘露―万道灵光 千秋伟业―四化新篇 清风盈袖―正气满怀 情牵四海―德懋千秋 人间幸福―世界和平 仁风扑面―和气盈怀 仁慈为圣―诚信是金 三分春色―一片月光 莘莘学子―济济人才 诗书益寿―金石延年 树边红雨―山外白云 松涛澎湃―林海苍茫 世间桃李―天下鱼龙 双飞紫燕―并蒂红梅 天涯游子―秋水伊人 万民景仰―千古流芳 问心无愧―居室有安 西湖水满―北苑春回 馨香万古―俎豆千秋 香飘两岸―情系千家 兴邦惠政―立党为公 星河灿烂―奎阁流光 雄鸡报晓―老马识途 雄鹰展翅―红梅傲霜 ―身正气―两袖清风 英雄本色―壮志情怀 与时俱进―应运而生 月到天心―雪堆山顶 增添活力―充满生机 张张笑脸―阵阵歌声 峥嵘岁月―壮丽人生满腔热血―一片丹心 民心顺畅―国运升平 明山秀水―笑语欢歌 千秋气节―万里风云 前程似锦―壮志如虹 清廉似水―正气如虹 求真务实―发奋图强 人民表率―公仆楷模 人间有爱―沧海无情 融融春意―冉冉朝阳 山河壮丽―岁月峥嵘 神通千载―福佑五洲 视通中外―思接古今 谁家翠竹―满地黄花 神州锦绣―社会安康 书林漫步―学海泛舟 四方来宝―八路进财 彤云远合―紫气常萦 为官―任―造福八方 无山不绿―有水皆清 小康在望―大业敢攀 兴邦妙策―济世良谋 心存报国―志在凌云 兴邦有策―立党无私 胸怀宽厚―气象恢宏 雄鸡齐唱―喜鹊双飞 修身报国―立志成才 一生好事―千古芳名 勇闯新路―高唱凯歌 育人报国―办学为民 月明林下―雪满山中 瞻前顾后―博古通今 振兴祖国―报效人民 芝兰气韵―龙马精神明河共影―素月分辉 名垂宇宙―誉贯古今 千年传统―一代新风 千秋盛举―万古雄风 秦砖汉瓦―周鼎商盘 清平世界―和睦人间 群芳斗艳―百强争雄 人情冷暖―世态炎凉 人民愿望―时代心声 群峰拔地―五指擎天 山河共地―日月同天 生财有道―办事无私 书山有路―学海无涯 四时美景―满座高朋 诗情画意―琴韵书声 数声鸟语―几点梅花 松风煮茗―竹雨谈诗 脱贫致富―重教尊师 文理兼善―诗书并长 五洲赤子―四海华人 心香―瓣―湄屿三春 兴归流水―志在高山 心忧天下―身系庶民 星光灿烂―业绩辉煌 胸罗星斗―笔起波澜 雄狮奋起―巨龙腾飞 虚拟世界―精彩人生 英明决策―壮丽蓝图 与人和气―遇事虚怀 月沉海底―烟锁溪头 云鹏激浪―天马奋蹄 崭新世界―锦绣河山 铮铮铁骨―耿耿丹心 只因有爱―最是无私49 中华美德―人间真情 紫砂烹雪―绿叶流香 腾飞轨迹―拼搏平台 一方热土―四海英才 清风皓月―绿水青山钟灵毓秀―储宝藏琼 遵循习俗―适应潮流 青春灿烂―事业辉煌 雄风再振―胜局重开 青山不老―绿水长流珠还合浦―玉出昆山 天山南北―雪域春秋 延年益寿―健体强身 五洲景仰―四海讴歌 胸中正气―袖里清风和谐社会、和谐世界―幸福家园 名扬四海―誉满九州、光照中华 胸中日月―笔底春秋、笔底波澜 五 八方盈正气 四化涌春潮 长空盈瑞气 大地遍春光 海门翻夕浪 山市拥晴岚 和谐新社会 欢乐大家庭 疾风知劲草 烈火见真金 九州铺锦绣 四海庆升平 老树新花艳 秋山夕照明 明星千点灿 新月―钩弯 千家歌大度 万户乐和谐 三八红旗手 四化实干家 百川归大海 ―穴溃长堤 池中濯足水 门外打头风 海棠春睡早 杨柳昼眠迟 花残无戏蝶 藻密有潜鱼 江山千古秀 祖国万年春 柳摇春白昼 梅弄月黄昏 乐自宽容起 福从团结来 莫被功名累 当求品格高 青山添秀色 碧海泛春潮 三农为后盾 四化作先锋 百花开盛世 双燕人农家 窗前莺并语 帘外燕双飞 寒冰三尺厚 秋月十分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侠客风云传李辉对联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