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多苓油画:除了艺术,重要的还有晒太阳

【摘要】:何多苓在当代艺术中,坚持自己的绘画风格,诚实地表现自己的内心,他的《春风已经苏醒》运用"乡土写实主义"手法,描绘了一幅平静普通的场景。它代表了一个时代人的文化记忆,曾令无数人为之感动。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詹克兢;[J];承德民族师专学报;2004年01期
曾传兴,支涧;[J];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李昌菊;[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8年
张伟平;[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陈鑫;[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中央美术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 赵力;[N];北京商报;2011年
南方周末记者 王寅;[N];南方周末;2011年
深圳特区报记者 孟迷;[N];深圳特区报;2010年
文化部副部长 王文章;[N];中国文化报;2010年
本报记者 蔡萌;[N];中国文化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凡欲送香港拍卖、澳门拍卖 、新加坡拍卖、美国拍卖、展览者,

鉴定,估价,拍卖咨询资深金牌经纪人  

年作 乌鸦是美丽的 油彩 画布

说明展览:中国现实主义的深层——何多苓个展,福冈美术馆,日本福冈,1988年。

中国油画八人展,中国美术馆,北京,1989年。

翻开近30年的中国当代美术史,四川地区(包括重庆)艺术家占据着重要的篇章。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伤痕美术”与“乡土主义”席卷中国美术界,这一时期四川地区涌现出了高小华、程丛林、何多苓、罗中立、张晓刚、周春芽等一批中国艺术界的重要人物,形成了“川派油画”的基础,同时也奠定了它在中国艺术界的地位。

“川派油画”所取得的辉煌成就,不仅仅在于它们进入了艺术史,更重要的是形成了自身的人文传统:立足现实、关注社会、敏感当下文化的发展潮流,注重艺术创作中的个体表达与前卫精神。同时,“川派油画”既能将地域文化经验与当代文化现实有机地融会,也能将个体的意识融入当代艺术的文化语境,从而以多元化的风格推动“川派油画”向前发展。

“川派油画”是个历史延伸的概念,其中涵盖了以川籍艺术家为核心的艺术群体的探索、传承与拓展。其中77、78级毕业生中的以何多苓、罗中立等为代表奠定了后来在中国油画历史上风生水起的地域流派的基石,在个人化的精神性世界中培育出颇具浪漫情怀的梦花园。以程丛林、高小华为代表的反思一派秉持着厚重的历史批判意识和强烈的人道主义精神,以自己的画笔开始了影响川美油画一个分支的探索和开创,而从艺术本体出发,追求独立的艺术语言显得太文气。在一个急剧变革的时代,艺术往往会成为批判社会的工具,在80年代初期,艺术和现实依然是一种反映论的关系,“文以载道”是我们骨子里很难以改变的思维定式。

艺术上的传承递进,现实中的相互提携扶持,精神上的皈依感召,这些在一个稳固的文脉的传承和超越下,就演化成了如今艺术和艺术市场中的四川军团。他们一个方面保持着对中国社会变迁的敏锐把握性,并将之以特有的形式视觉化。另一个方面,他们以一种地域的文化凝聚力量,在这个日益全球化的中国走出了一种特有模式。

此次荣宝斋(上海)拍卖推出“川派油画”艺术家主要以何多苓、罗中立、高小华、程丛林、周春芽、庞茂琨、郭晋、郭炜等为代表。他们的作品都呈现多元化、个性化的趋向,在四川艺术繁荣优良传统下对年青一代的艺术道路发展都有着或多或少的影响。

诗意从未从何多苓身上远离,我们无意纠缠于这两个字的涵义,在何多苓的身上,言语中,以及画面里,它始终存在,存在于一个我们到达不了的远方。

“一九六九年冬天,在四川西南部大凉山无边无际的群峰之间,我躺在一片即使在严寒季节也不凋零的枯草地上,仰望天空。十年后我才意识到,就在那无所事事、随波逐流的岁月中,我的生命已被不知不觉地织入那一片草地。”——那一年,何多苓二十一岁。

在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下乡的那段岁月让何多苓至今仍然难以忘怀,当1982年开始研究生毕业创作时,三十四岁的他自然而然地想起了十几年前的那片土地。此时恰好他在《世界美术》杂志上看到了美国画家安德鲁?怀斯的作品《克里斯蒂娜的世界》。怀斯细腻、硬朗又饱含精神性的画风恰好符合何多苓当时对“技巧”和“写实”的迷恋,更重要的是,怀斯作品中苍凉、犹豫以及神秘的气息在某种程度上与何多苓内在的气质存在着某种相似。

当伤痕美术、乡土风潮正在中国兴起的时候,50年代前后出生的年轻人正热衷于表现现实生活、批判文革的时候,何多苓的《春风已经苏醒》却因为“没有情节”,导师连分都没给他打。毕业分配时,他像皮球一样被踢来踢去,折腾了半年。直到后来,时任《美术》杂志编辑的何溶、栗宪庭力排众议,把这幅画放在杂志封面上,才使它被美术界逐渐认可,何多苓也被视为“伤痕美术”的代表。但何多苓本人不这么认为,“我的早期作品可以理解为伤痕或者伤痕的一种,但那是一种表象和符号,我实际上是想表现这后面的诗意。你可以把伤痕看作是诗意的一种,但那里面并没有包含苦难的意思,而是一种很美的东西。”《春风己经苏醒》明显带有一种凄美而又不失希望的诗意,这种抒情的、神秘主义的、不可知的情调,弥散在他80年代的作品中。

安德鲁?怀斯艺术中的人道主义、人情味和在写实中注重境界的的状态,对经受了文革的摧残、最敏感地预感到社会的变化的青年们有着巨大的吸引力,但是在创作了《老墙》之后,何多苓却开始逐渐摆脱怀斯的影响,转而努力寻找自己的艺术语言和更具个人内在气质的艺术风格。在创作于1983年的《冬》、《有刺的土地》、《天空下的孩子》中,何多苓自己认为:“一种新的抒情语言初见端倪”。新在何处?象征性的语言。原来能够引起人们普遍同情的主题,被一种更为内在、隐晦和冷漠的主题所取代。作为这种新风格的标志,是1984年的《青春》。这幅取直接描绘了女知识青年的形象,动物同样出现在画面中

1992年《中国现代艺术史》 湖南美术出版社 长沙 中国 (图版,第12页) 1997年《中国当代艺术选集 (4)—何多苓》山美术馆 高雄 台湾 (图版,封面及封底) 2003年《名家名品:何多苓》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 杭州 中国 (图版,无页数) 2004年《何多苓—中国油画十家》世界知识出版社 北京 中国 (图版,无页数) 2006 年《唯美至上》天津扬柳青画社 天津 中国(图版,第20页) 2011年《士者如斯-何多苓》领升艺术机构 北京 中国 (图版,第12页)

1988年 「西南现代艺术展」 四川省美术馆 成都 中国 1989年 「中国油画八人展」 中国美术馆 北京 中国 1998年 「何多苓个展」 山艺术馆 高雄 台湾 1999年 「世纪之门 :中国艺术 1979---1999回顾展」成都现代艺术馆 成都 中国 2006年 「何多苓回顾展」 上海美术馆 上海 中国 2011年 「士者如斯:何多苓展」 上海美术馆 上海 中国

何多苓创作于1988年的《生命》,是艺术家继其著名作品《春风已经苏醒》之后的重要作品。1985年艺术家远赴美国考察,回国后开始反思并在创作上远离了美国艺术家安德鲁·怀斯的新写实主义风格,进而在绘画中寻求一种更为纯粹、诗意和超现实的画风。尽管常被艺术史学家叙述成中国「伤痕主义」艺术的代表人物,出生于知识分子家庭的何多苓,在《生命》中传递的并非是对现实的批判或反思,在他看来用绘画功能化地表达社会问题难以说是正确的方向,反而用绘画来探索纯视觉的问题以及挑战绘画的边界使他更为感兴趣。 在《生命》灰褐色调的画面中,我们看不到过于激动的笔触和任何跳跃性的色彩,笔触和颜色被艺术家统一在画里,传递出如黑夜一般的静谧。对比强烈的黑、白、灰色彩关系(图1)使人感受到理性的分量;扎实而充满量感的形体塑造,不禁让人联想到17世纪卡拉瓦乔严谨庄重的画风(图2)。《生命》不同于何多苓一般的写实主义作品,画面一分为二相反并置的马身可谓用心良苦。前后身对调占据大幅画面,右边的马背上露出沉睡的孩童的头部和肩部,而左边部分的马身被投射着戏剧化的光影。这种主观的组合超越了画面二维平面所能呈现的时间概念,时间的转换与事件客观的存在被艺术家通过一系列暗含的视觉线索串联。 何多苓认为《生命》的创作融入了建筑学和解构主义的考虑。马身在画面中作为两个相互独立的形体达成了形象上的连结和关联,现象学会说现象即有自己的道理。而隐喻到建筑学,则是不同的自我本体之间通过不同尺度和逻辑的连接,可能构成超越其组成部分的有趣结果,马背上的婴儿也是对这种现象高于本体的印证。对于看似冰冷似死亡的婴儿,艺术家却并非要追求恐怖感或者说他并非在探讨「死亡」主题,「婴儿」对于他而言是一种中性的角色——没有性别、没有身份的区分,婴儿本身也难以用语言跟成人沟通——就像一个难以理解的他者,艺术家在这里把他当作一个精神分析的指代对象,试图寻找一种不可知的人与人之间的本质。 形象的诗意特质是何多苓在1980年代后期的重要关注点,他对二十世纪早期美国现代诗人罗宾逊·杰弗斯作品中对自然里一种绝对价值的推崇,以及对现代文明的种种虚伪而华丽的世俗标准不屑一顾深有共鸣。在杰弗斯的著名作品《岩与鹰》中有两句使人印象深刻:「这是一个象征,众多崇高悲壮的思想在其中,光辉的力,阴沉的静谧,强烈的自觉和最终的冷漠。」这种虚无主义的表达与艺术中的超现实主义(图3)和达达主义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而在何多苓的画中,部分出现的婴儿、前后身对调出现的马、以及具有暗示性的光影,都在这种「虚无」中存在,使得我们无法用常规的逻辑或写实的客观性来解读它。 「如果我们显得虚无,那无非是想掩盖一些简单的真理。这个真理就是好的文体使人迷恋,画画也一样。」他将这称之为一种将「自然、社会、个人、思想与行为在画布上——表面与深处——溶为一个伟大整体的能力。」(艺术家自述)。与他灰色画面的现代主义诗性相并行的是何多苓扎实的油画技巧,他沉溺于自己对生命的敏感天性和对绘画的执念之中,以使绘画过程中相互背离的诸多因素能够并存。他如卡拉瓦乔迷恋绘画的精确度,「精确度作为一个风格问题、一种思想尺度来考虑,精确度实际上是一个汇合点:它使得幻想性和分析性能在同一个意向、同一种语义设计中平分秋色」,并使何多苓能够直截了当地把绘画性定义为「技法直接就是思想。」(欧阳江河《技法即思想》)在1980年代后期轰轰烈烈的「八五新潮」中,何多苓冷静而执着地将绘画与诗意特质相融,把对现实的体验与悲悯的人文情怀通过现代主义的观念和古典主义的技术完美聚合,以独特的精神气质在

年作 窗前的女人 布面 油画

(1948-)成都人。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研究生班,中国当代抒情现实主义油画画家的代表。作品曾入选1982年巴黎春季沙龙,以及1986年在日本举办的亚洲美展,并多次在全国美展中获奖,曾获第22届蒙特卡洛国际艺术大奖赛摩纳哥政府奖。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成都画院一级画师。作品为中国美术馆、福冈美术馆等海内外艺术机构和收藏家收藏。

1984年 第六届全国美展,获银奖、铜奖?

1987年 第二十二届蒙特卡洛国际艺术展,获摩洛哥政府奖

1996年 上海双年展

1997年 中国肖像画百年展

2000年 世纪之门:中国艺术邀请展

2001年 成都双年展

2003年 重庆辣椒美国巡回展,获中国油画艺术奖

2005年 成都双年展

2006年 何多苓油画回顾展

? 忧伤的诗歌—何多苓油画展

2009年 给马可波罗的礼物—威尼斯双年展特别机构邀请展

2010年 2010中国写实画派小幅绘画作品展

2011年 士者如斯何多苓个展

何多苓的艺术具诗意的特质,重绘画性,唯美、优雅、感伤,他追求的是无拘无束的自由度。他的艺术造型功底坚实而全面,落笔之处,人物、景象充满生命活力。他在形式语言上所推崇的单纯感与中国传统水墨画具有异曲同工之妙,在洗练中见细致,于单纯中现复杂,表现出一种超然的精神境界和深层次的艺术追求。

80年代四川美术学院的一批年轻人,以罗中立、程丛林、何多苓为代表,创造了一批有真情实感的现实主义油画作品。进入九十年代后期,何多苓开始冷静地描绘他钟情的少女,用温情的笔勾划出她们的美丽和魅力,安排在近乎超现实的环境之中,组成令人陶醉、但又令人深思甚至惊恐的气氛中。这些作品是抒情的,但又是哀伤的。作为油画家,他的造型功力坚实而全面,人物、景象在他的笔下被注入了生命。他在形式语言上所达到的单纯感与中国传统的水墨画的相通之处,在今天的油画家中难有匹敌。就画面整体的单纯感而言,它表现出一种较为超越的精神境界和艺术理想,在单纯中追求细致和复杂,正如他所说的:“对外轮廓的限制很严,轮廓里的东西画得很充实、微妙”,这正是得之于中国传统艺术的营养和启发。

《窗前的女人》所绘的是著名当代女诗人翟永明,瘦削的脸庞,敏感的眼神,棱角分明而扎手,气息依然如故。在此幅作品中何多苓去掉了多余的场景,摒除了繁杂的空间,独取窗台这富有诗意的角度,来与诗人架起旷古而悠远的对话。此画采用高密度的多层画法,画面细腻而又写实。场景选用的窗台也极具显现出何多苓受超现实主义诗歌的影响。把小翟那忧郁、尖锐乃至些许的固执,表现的精准到位。

展览:何多苓油画展,上海美术馆,2006年4月

中国写实画派2007年展,保利艺术博物馆,2007年10月

出版:《士者如斯——何多苓》,布鲁姆画廊,2011年

《中国当代艺术选集(3)-HE DUO-LING何多苓》,艺术家出版社,1997年

《何多苓?忧伤的诗歌》,四川美术出版社,2006年

《1 2 3 4 5》,上海书店出版社

《中国写实画派精选集2007》,北京画院、保利艺术博物馆

《寻源问道》,吉林美术出版社,2009年

年作 白衣彝女 布面油画

年作 俄罗斯森林系列之流浪——列夫?托尔斯泰 布面油画

签名:何多苓 2015

年作 海滩 布面 油画

年作 上楼的人 布面油画

1997年 歌咏的忧伤——何多苓画展 山美术馆/高雄

2006年 何多苓油画展 南京四方美术馆/南京

2006年 何多苓油画展 中国美术馆/北京

2006年 忧伤的诗歌——何多苓作品展 山艺术—北京林正艺术空间/北京

2008年 写实新风貌名家联展 寒舍艺术空间/台北

说明 展览:“士者如斯-何多苓展”中国美术馆 2011年

“士者如斯-何多苓展”上海美术馆 2011年

“何多苓画展”中国美术馆 2006年

提及何多苓以人物为主题的绘画,不可不提翟永明。二十余年来,这位被称为中国最美丽的女诗人,何多苓曾经的妻子,一直是他笔下描画的对象。在中国文化圈翟永明的美,已经被她的仰慕者们演绎成一个个传说。1987年在四川凉山创作的《小翟》画面瘦削的脸庞,敏感的眼神透漏出翟永明棱角分明的固执世界观,这件作品对空间、光线的处理显示出何多苓老练的绘画技法和自然流露的才华,作品随后被日本福冈美术馆收藏。时隔几年二人旅居美国,依旧是那双忧郁、自我的眼神,依然是尖锐和敏感的气氛,何多苓在异国他乡创作了肖像感极强《窗前的女人》。

何多苓曾经说:“我每过一段时间就要画一下她,虽然我们现在没有在一起了,她在我心目中仍有着无可替代的位置。”何多很少用如此大的尺幅去创作一件作品,空间与人物的关系让画面显得有些“理性”。在这件作品中,浓缩了何多对自己早期艺术的反思,可以看成是其艺术生命中继往开来的杰作,重要性不言而喻。“我的早期作品可以理解为伤痕或者伤痕的一种,但那是一种表象和符号,我实际上是想表现这后面的诗意。你可以把伤痕看作是诗意的一种,但那里面并没有包含苦难的意思,而是一种很美的东西。”正如艺术家认为的那样伤痕不代表苦难。

《空间》是上世纪九十年代末期何多苓用笔最多、投入时间最长的一件力作。《空间》被业内专家称为《小翟》(1988年蒙特卡罗国际艺术大奖赛获摩纳哥政府奖,现为日本福冈美术馆收藏)的姊妹篇。两件作品中空间和人物的关系既近又远。除了构图上对空间的处理,画面中翟永明的眼神直视艺术家本人,即表现了翟永明的内心世界:又从翟永明的表情中,看到了何多苓的精神状态。画面中松弛的身体语言和面部表情意味着对人生的达观和生活的勇气。何多苓对人物创作情有独钟,在他看来:“表现人物可能是所有绘画对象里最复杂多变的,不管是从性格、身体语言还有刻画的复杂性都是一种挑战。”

当代中国画坛,何多苓无疑是引人注目的一位艺术家。从《春风已经苏醒》、《青春》获得关注以来,何多苓不断有力作问世。而人物绘画则是他作品中最能体现其抒情性的主题。

何多苓曾这样说过:“我的绘画过程中始终都有这种东西:没有故事、没有主题、也不需要准确描述,但却可以引起画面以外的一些联想。”他的绘画中蕴蓄着一种顽强而又细腻的情感符号源泉,从作品中能感受到它一直在静静的流淌着,跨越了很长一段时间。而对他重要的是在这不同的时间段里情感中所激发出的敏锐情怀,更愉悦的是这种敏锐现象中具有共同的执着,这或许是文学性去掉了情节后的诗意吧!

本次拍卖征集到的作品《空间》是何多苓在1999年创作的,画面中依然能看到他一贯的优雅和他独有的淡淡的忧郁,但距离过去那位充满了忧郁、惊恐、尖锐的具有穿透力的黑色眼眸的《小翟》(布面油画.167.5×110cm.1987年,现为日本福冈美术馆收藏)时间久远。那时的小翟带着要穿透你精神的执着,在外光间隙之中的修长的手抱着脚踝,整个神姿,充斥着这个无法阻挡着她的“场域”,具有一种青春诗人的气质。在读《空间》我们会体会到比最早的《小翟》多了一份柔和,此刻不得不提及何多苓这些年来一直延续的有关于小翟的作品,才能真正了解到这幅作品的重要所在。在小翟的延续中会解读到在创作中,作者把自己的思想感情投射到画面上,从《小翟》到《空间》,再到,《小翟和龙舌兰》,是他的一个对小翟的心路历程的书写。这不只是一种情感的附着,这是两者在若即若离状态下对彼此影响后产生地对话,流露出在生命中对未来含有希望的共勉心态。这种执着支撑着他这么多年对生命反思、生活包括艺术地坚持。所以何多苓曾经这样说过“不管是哪种身份,她对我的影响都是非常大的,对我八十年代以来绘画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各个时期,不管我画不画她,这种影响都会流露出来,尊重也好,肃然起敬也好。”一切不言而喻。

上世纪九十年代的何多苓很少用如此大的尺幅去创作一件作品,空间与人物的关系让画面显得有些“理性”。在这件作品中,浓缩了何多苓对自己早期艺术的反思,可以看成是其艺术生命中继往开来的杰作,重要性不言而喻。 “我的早期作品可以理解为伤痕或者伤痕的一种,但那是一种表象和符号,我实际上是想表现这后面的诗意。你可以把伤痕看作是诗意的一种,但那里面并没有包含苦难的意思,而是一种很美的东西。”正如艺术家认为的那样伤痕并不代表苦难。

在这所有画面的情绪表达中,何多苓把对所有的观看暗暗的埋在其中,而在这个时间的长河里,《空间》流露出让我们觉得更不一样的转折性地思想情感,她的眼神里多了几分柔和,目光看得更远了,已经没有了那种赫赫逼人的青春气势了,多的是那种成熟、执着中略带出的坚强气质,能够持续支撑着自己。从穿着中我们看到了更多的现实与真实感,有了亲切,有别与以前那个多了些被艺术幻化了的小翟。无论是当初的《小翟》,还是后来的《空间》,何多苓描绘的都是那株生命力旺盛的草,乃至这株草的每一丝变化。也许这株草就是何多苓真正能保持诗意永驻的原因。也许就是在描述一个虽然停止流浪但更执着的描绘青春生命的自己,同时对小翟的迷恋与彼此倾诉总是永恒的。他把一种新的执着的美建构在现实生活之上,中间见过了生活、时间的洗礼,是个人对自身生命个体对待生活的精神情感的文学性反馈。

生于成都,中国当代抒情现实主义油画画家的代表。1977年入四川美术学院油画专业学习,1979年入油画研究班,毕业后在四川成都画院从事油画创作,现居成都,作为“伤痕美术”的代表人物,上世纪80年代初即以《春风已经苏醒》、《青春》、连环画《雪雁》等作品轰动一时。曾获第六届全国美展银奖、铜奖,第七届全国美展铜奖,摩纳哥政府奖等。1982年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油画系研究生班。现居成都。

凡欲送香港拍卖、澳门拍卖 、新加坡拍卖、美国拍卖、展览者,

 同时请标明您的心理价位,姓名、电话、以及藏品详细信息 作者、尺寸、年代、质地等,我们会在壹天内给您回复。

鉴定,估价,拍卖咨询资深金牌经纪人  

 瓷器,字画,玉器,杂项

公司成交价格,为您的藏品提供准确、可靠的成交的价格作参考。也是做为我们交易的价格。

看到这么多的粉丝支持我,我决定坚持写下去,不断的贡献知识!????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何多苓油画 的文章

 

随机推荐